近日,我市2008年种子种苗工程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市在继续改良引进优质稻米品种,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发挥41万亩水田的生态湿地环保作用,积极走粮食生产和生态高效的发展之路。
在粮食作物优质品系推广工作中,市农经部门着重对“秀水”系列品种进行调整,将以往的“秀水09”晚稻品种,逐步替换为“秀水33”晚稻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秀水33”晚稻栽培技术简单快捷,种子出芽生长快,所产米质和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市农经部门积极引进晚稻新品种,今年计划大力推广优质晚稻品种“嘉禾218”。市农技服务推广中心副主任郭恒德说,2008年,我市在去年8000亩“嘉禾218”晚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乌镇镇、屠甸镇和崇福镇等地为主要示范点,在全市范围内,将该品种晚稻的种植规模扩大到2万亩。
由于我市今年主推的优质稻米品种具有米质好、产量高和口感佳等优点,而且购买优质种子的价格与普通种子基本持平,受到全市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今年,我准备在自己的5亩田地里,全部种上‘嘉禾218’晚稻。”凤鸣街道红旗村农民李一峰说。因为该品种不仅品质好,而且“身价”也较高,每公斤市场售价在4元左右,比普通稻米售价高出1元多。为此,他对今年的粮食生产和销售都很有信心。
虽然我市没有山地和森林资源,但我市拥有面积达41万亩水田,同样能够起到维护生态平衡、净化地方环境的作用。市农经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下一阶段,我市将在确保水稻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水稻田的生态湿地作用,尝试探索以晚稻田为主,集河塘水面和两栖湿地为一体的生态湿地模式,发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水和土壤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作用,进一步净化我市水质、减少空气浮尘和缓解热岛效应。同时,为减少农田自身污染,我市还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和发展绿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