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乐清:城市创新力“领跑”
  • 三门:三万农家女织出美丽
  • 天台:专职专选造就一批女
  • 秀洲:一个“社会细胞”的
  • 海盐:重金“砸”向20个
  • 寿光:全力打造蔬菜“中国
  • 杨洁篪为女委员献曲
    杨洁篪为女委员献曲
    国际米兰百年庆典
    国际米兰百年庆典
    鼓王争霸“龙抬头”
    鼓王争霸“龙抬头”
    杭州性文化节受关注
    杭州性文化节受关注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海盐:三支队伍串起农民致富链

      “去年,我们海盐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9元,增幅达11.56%。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上,海盐已经连续五年位居嘉兴市第一。”记者了解到,海盐县的农业经济形势呈现出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该县精心打造植保、经纪人、金融三支支农队伍,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是分不开的。

      植保队伍提升农业产出能力

      “只要打一个电话,植保专业人员就会上门代防代治,花钱不多,效果又好,真是省心又省力,今后再也不用顶着烈日下田喷洒农药了。”一提起海盐县植保合作社专业人员的服务,武原镇南洋村村民洪建琴赞不绝口。据悉,海盐成立的全国首家专业植保合作社,受到了农民们的普遍欢迎,成立仅3个月就为农户服务7300亩,为全县的粮食稳产提供专业保证,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肯定。

      海盐县植保站站长王金良说,为提升农业技术水平,该县建立了植保防治专业队伍,配备机动喷雾器,由县农经局统一配置农药处方,为农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代防代治业务,将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在代防代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该县还引进了全责防治和全程代治试行病虫害防治保险,并且把公益性的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连锁经营的农资供应服务网络、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病虫害保险补偿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功能完善、统一协调的新型植保服务体系,以便最大程度地优化植保资源的配置,防灾减灾,为海盐县的粮食稳产保驾护航。

      经纪人队伍打通农产品销售通道

      田里有了好的产出,只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情况,就无法把丰收变成喜悦。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当地农村经济,海盐县在全市率先培训经纪人,并发放了“农村经纪人从业人员营业执照”和“农村经纪人从业资格证书”,使其身份和经营行为合法化、规范化。

      农村经纪人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加大规范和扶持力度。海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从业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农产品营销和经纪业务知识,增强守法诚信经营意识。为使农村经纪人能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该县还在全省率先为部分农村经纪人办理了“数字证书”,并派专人进行操作指导。通过农村经纪人的活动,2006年该县西塘桥镇的农产品贩销户交易额达1.45亿元。

      金融支农队伍解决资金难题

      “通过村里公议授信,我有了支农信用卡,随时随地可贷到款,搞养殖再也不愁资金短缺了。”领到了购买饲料急需的8万元贷款后,海盐县百步镇桃北村生猪养殖大户徐王仁高兴地说。通过“兴农贷款”工程,海盐许多急需生产资金的农户,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

      海盐县为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农主力军地位,完善金融支农的组织体系和机构功能,全县各金融部门先后开办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青年创业卡、巾帼创业卡、计生贴息贷款、农机专项贷款等业务,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此外,该县还成立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搭起了企业与银行联系的桥梁,解决了农村企业贷款中的大难题。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聂海峰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