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纺织产业作为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纺织产业的优化、升级,也是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传统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传统纺织产业的技术水平。
大力培育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延伸。加大对纺织类新材料、纺织机械、纺织助剂、纺织后整理等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确定重点扶持对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各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形成科技型企业变大、变强、出新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大批新型纺织类企业,新晨化纤、中鼎纺织、飞虎机械、华晟化学、厚源纺织等相继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通过组织实施一批纺织类科技示范项目,提升纺织产业的科技含量。坚持实施项目带动企业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经费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力度,提高纺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浙江雀屏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合酶制剂L88的开发及其在羊毛织物绿色后整理中的应用”和桐乡市三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化纤纺丝卷绕专用控制系统”先后被列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桐乡中欣化纤有限公司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内环吹技术在熔体直纺长丝装置中的应用”和桐昆集团的国家重点支撑计划项目“功能性与差别化共聚脂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一大批科技项目的实施成为推动全市纺织产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市先后培育了一批自主研发中心,雀屏纺织整理技术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澳毛纺织面料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汉邦新型纺织助剂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中心,一批研发中心的建立不仅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也为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同时,构筑公共创新平台,推进纺织工业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围绕我市纺织产业的公共技术难题,建设了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及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尤其是毛衫产业省级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对于解决纺织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市纺织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07年底,我市共培育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8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1/3;2007年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达24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77%;实施纺织类科技项目104项,占全市科技项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