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说草莓都快熟烂了就是没人来买,另一个说只嫌草莓熟得慢不够卖——
2月26日,一位农民给本报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草莓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快烂在地里了。在崇福镇芝村集镇记者见到了在简易棚里卖草莓的农民胡晓飞,胡晓飞无奈地说,一个早上,一个草莓都没卖出去。
简易棚后面就是胡晓飞的10亩草莓地,13个大棚里已经挂满了鲜红的草莓,胡晓飞每天采摘下草莓后,丈夫到崇福农贸市场卖,自己就在路口设摊。“去年12月上市以来,平均每天只能卖500元,而去年一天起码卖1000多元。”最让胡晓飞担心的是,棚里可以采摘的草莓有上千斤,随着天气逐渐暖和,这些草莓很容易变软烂掉。
胡晓飞是建德人,嫁到桐乡后,2003年开始和丈夫租地种草莓,在当地是有名的草莓种植大户。去年她种了3亩,赚了五六万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一下子扩种了7亩,她还在传统品种“丰香”的基础上,试种较难管理的新品种“章姬”。年前一场雪灾让胡晓飞的草莓损失了1万多元,但经过细致管理,还是获得不错的收成。胡晓飞分析自己遭遇卖难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每公斤草莓比去年贵了10元,还有她原来在五丰村摆摊,熟客多,生意好;最主要是今年天气冷,吃草莓的人很少。胡晓飞表示,现在只要能把草莓卖出去,她愿意低价销售。
采访胡晓飞的过程中,她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们农民只知道种,其他也想不出好的法子来卖。”但是不是今年我市的草莓种植户都遭遇了草莓“冰冻期”呢?
在市区东兴街,记者看到了同样在卖草莓的寿和珍,生意特别好。寿和珍说她家在濮院种了十二三亩草莓,每年都会拿到市区卖。今年不允许临街设摊,很多种植户都直接将草莓卖给水果店,但利润少了很多。寿和珍不舍得放弃这黄金地段,就每月花500元租了一个小店面专卖草莓。由于价钱比水果店便宜还新鲜,回头客不少,每天都卖掉100多公斤。寿和珍还透露自家草莓旺销的另一个秘诀:“我们在草莓棚里养了蜜蜂,经过采蜜结出的果来特别甜,很多顾客就是认准了这个。”
市场潮起潮落,变化多端。近年来随着我市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草莓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种植过于盲目,销售模式过于狭隘,直接导致了像胡晓飞这样草莓卖不掉的情况。农技人员陈振钦说,农民一定要“走出去”,光会刨地是刨不出“金娃娃”的,要多去批发市场和外地超市灵市面畅渠道,同时要注重农产品的包装,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寻找新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