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桐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市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市长朱海平代表桐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1.4万余字的《报告》中,既涵盖了过去一年政府为民办的一件件实事,又明确了新一年桐乡发展的宏伟蓝图。出席大会的市人大代表欣喜地评价,透过《报告》,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步伐。
主题词:创业创新
[报告回读] 坚持创业富民根本目的,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新强市根本动力,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强要素支撑能力,改善发展质量,提高发展速度,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背景资料] 2007年,我市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工业总产值达到1054.6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32.8亿元、利税4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44.8%;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比重达到15.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新增规模企业196家、亿元企业23家,总数分别达到1151家和94家;名牌创建成效明显,新增国家免检产品6个、中国名牌产品4只、中国驰名商标10件。
[代表点评]市人大代表朱明杰:创业创新是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桐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基调。《报告》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新思路,是创新求突破,创业促发展。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断推进桐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业促发展,要营造一种创大事业的氛围,围绕市委、市政府“比学赶超争一流”的思路,努力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总量翻番,保持嘉兴领先,实现百强进位”目标。
主题词:民生和谐
[报告回读] 将全面改善民生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低保水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巩固在100%。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水平,实现低保户医疗救助全覆盖。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培训各类劳动力1万人;全年净增就业岗位6500个;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000人。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建设经济适用房200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00户,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背景资料] 2007年,我市出台《桐乡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6万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3万人;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94万元;慈善救助1624人次;新增就业岗位708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完成失地农民转移就业1956人。
2007年政府7件实事全面落实。城乡合作医疗费用实时报销金额近5000万元;完成职工技能培训1.2万余名;完成农户表后电力线路整改1万余户;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58户;发放职业教育助学金188.3万元、奖学金32.9万元,减免学费48.4万元;96345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提供便民服务2510人次;建设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6个。
[代表点评]市人大代表施建新:《报告》用了较多篇幅谈到改善民生问题,说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充分重视。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注重从每件实事抓起,从每个细节做起,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亲民政府的形象,获得了群众的普遍拥戴。
主题词:生态文明
[报告回读] 积极弘扬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在农村环境建设、企业污染防治、污泥无害化处置和中水回用等领域确定一批示范点,突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创建任务,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奠定基础。
[背景资料]2007年,我市不断强化基础工作,严格环境准入,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了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出台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启动实施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限期整治企业17家;54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环太湖流域(桐乡)污水收集处理外排工程启动建设,市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新增污水收集管网71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7%;区域集中供热范围进一步扩大,关停自备供热锅炉37台。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4%、4.5%和3.6%,三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代表点评]市人大代表朱文根:生态文明不仅关系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报告》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弘扬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充分显现了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我认为加强生态建设,重在实施“铁腕”治污,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市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