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里一直门庭若市,迎来一批又一批过完春节重返桐乡的新居民。采访中发现:与往年相比,求职者就业观念更加趋向理性、务实,“用工要签合同”、“有证书好找工作”、“工资待遇高一些”等已经成了众多新居民寻找工作的共识。
劳动合同签不签?
合同签不签?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今年的招工现场,不少新居民开始关心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来自山西的杨建海正在一家饲料加工企业应聘驾驶员工作,他要求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得到招聘方同意后,杨建海才填写了登记表。他告诉记者,过去在企业里做驾驶员从来不把签合同的事放在心上,结果吃足了工资要不回来的苦头。如今时代不同了,找一家能和自己签合同的企业,心里就踏实了。
资格证书有没有?
随着《就业促进法》实施,招聘广告上许多苛刻条件不见了,但很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中仍明确标示要有职业资格证书。与此相对应的是,求职者也普遍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以求有更好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不少求职者都是带着电工证、叉车操作证、计算机操作证等来应聘,而这部分“有证一族”也得到用工单位的青睐。
见到安徽人刘诚斌时,他怀揣着一张叉车操作职业资格证书,已被我市一家大型企业录用。一旁的几名应聘者羡慕地问刘诚斌:“你这张证书是哪里考的?我们也想考。”他自豪地说:“这可是我花了2000多元钱在嘉兴考的呢!”随后的采访中,刘诚斌很是感慨:“以前心里没有底,现在好了,证书揣在身上,等于技术在手中,心里就不慌了!”
工资待遇高不高?
据了解,受到物价上涨和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等因素的影响,往年在招工现场普遍标示出保底工资、提成等工资待遇,今年如此做的企业则很少,大部分企业采取了和求职者“面谈”的办法。许多招聘人员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工资标低了招不到员工。
在一家工艺品制造企业的招聘摊位前,来自山东的李玉梅问招聘人员:“我们出门打工图的就是工资,你们企业的待遇怎样?”当得到较满意的答复后,她才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李玉梅告诉记者,自己只想找一份工资待遇高一点的工作,哪怕比自己原来的工资多一两百元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