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新记者与“两会”的第一次
  • 桐城迎来留守新居民求职高
  • 市民关注的环境保护十大关
  • 桐乡城市公交车悄然变脸
  • 今年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
  • 桐乡老百姓满怀热情喜迎"
  • 政协委员讨论报告
    政协委员讨论报告
    政协委员讨论报告
    政协委员讨论报告
    列席代表讨论报告
    列席代表讨论报告
    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报告
    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报告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件件惠民实事暖百姓

      今年,新居民子女的书包背得比往年轻松了许多。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符合入学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可以免交义务教育借读费。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列为2008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农村扶贫建房工程、养老保障服务工程、万户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程、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农村危桥改造工程、豆制品放心工程及便民菜场工程……“两会”上,市长朱海平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包括了我市今年的这七件实事。每一件惠民实事,一头牵着市委、市政府,另一头牵着的,正是老百姓的生活。

     
      〔百姓故事〕去年夏天,来自山东的章小慧曾流着泪告诉记者:2006年,她和妹妹跟着父亲来到桐乡,可到了开学时,她们得知,公办学校要向外来民工子女收取每学期600元的义务教育借读费。尽管两人在家乡时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打工的钱只能供一人读书。如同许多电视剧的剧情一样,姐姐把读书机会让给了妹妹。


      自2008年开始,义务教育借读费取消了,而这仅仅是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的内容之一。市政协委员施掌林告诉记者,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接送校车和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教育管理不规范、教学秩序混乱和人文教育匮乏等问题,都将随着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而得到有效缓解。


      〔百姓故事〕老潘是桐乡市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种桑养蚕。两个儿子是老潘的宝贝,他倾尽一生节省下的钱为儿子盖了房、娶了妻。考虑到孩子们的家庭负担,今年已77岁高龄的老潘还在种菜贴补家用。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再次被实践,养老保障服务工程被列为2008年政府实事工程。据了解,从2007年11月起,我市4.47余万名符合享受条件的老人均可在户籍所在村(社区)申请享受养老基本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70周岁至89周岁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8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50元;90周岁(含)以上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90元。经测算,财政每年为此直接投入在3000万元左右。


      想着自己每月能拿到政府补助金,老潘笑了。他说,有了这笔钱,再也不用向儿子伸手了。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黄 薇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