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居民子女的书包背得比往年轻松了许多。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符合入学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可以免交义务教育借读费。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列为2008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农村扶贫建房工程、养老保障服务工程、万户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程、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农村危桥改造工程、豆制品放心工程及便民菜场工程……“两会”上,市长朱海平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包括了我市今年的这七件实事。每一件惠民实事,一头牵着市委、市政府,另一头牵着的,正是老百姓的生活。
〔百姓故事〕去年夏天,来自山东的章小慧曾流着泪告诉记者:2006年,她和妹妹跟着父亲来到桐乡,可到了开学时,她们得知,公办学校要向外来民工子女收取每学期600元的义务教育借读费。尽管两人在家乡时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打工的钱只能供一人读书。如同许多电视剧的剧情一样,姐姐把读书机会让给了妹妹。
自2008年开始,义务教育借读费取消了,而这仅仅是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的内容之一。市政协委员施掌林告诉记者,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接送校车和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教育管理不规范、教学秩序混乱和人文教育匮乏等问题,都将随着新居民子女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而得到有效缓解。
〔百姓故事〕老潘是桐乡市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种桑养蚕。两个儿子是老潘的宝贝,他倾尽一生节省下的钱为儿子盖了房、娶了妻。考虑到孩子们的家庭负担,今年已77岁高龄的老潘还在种菜贴补家用。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再次被实践,养老保障服务工程被列为2008年政府实事工程。据了解,从2007年11月起,我市4.47余万名符合享受条件的老人均可在户籍所在村(社区)申请享受养老基本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70周岁至89周岁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8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50元;90周岁(含)以上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90元。经测算,财政每年为此直接投入在3000万元左右。
想着自己每月能拿到政府补助金,老潘笑了。他说,有了这笔钱,再也不用向儿子伸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