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镇的“一村一品”赛文化、“马桥街道PK丁桥镇”家庭才艺表演赛、斜桥镇的“与奥运同行”健身运动会……春节期间,海宁市8个镇4个街道精心推出了50多项庆贺新年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农民积极参与,让大家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年,群众喜笑颜开。
从没地方活动,到村村都有文化阵地;从没有活动,到村村都有文艺团队;从没有组织的活动,到有规划的演出,海宁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一年比一年高。近几年,海宁市委、市政府一年确立一个农村文化发展的主题,4年间,全市市、镇(街道)、村三级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资金高达7900多万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春节期间,许村镇永福村、新益村、联盟村和塘桥村不少民企老板,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场地,从年初一至年初六轮流出钱为村民包戏、包电影,大大丰富了村民节日文化娱乐生活。村民们能有场地看电影、搞活动,得益于海宁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年”活动。在文化阵地建设中,市财政除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外,近3年每年按人均5元文化活动经费标准予以补助,总额高达750万元。截至去年底,海宁市182个行政村建起村级文化阵地228个。全市共组建艺术团31支,镇(街道)建立文体队伍136支,村级文体队伍585支,队员们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生力军。袁花镇14个村依托村文化活动中心全部成立了腰鼓队和秧歌队,千余农村妇女学会了打腰鼓、扭秧歌。
为确保农村文化阵地持续健康发展,海宁各镇(街道)向社会公开招聘文体特长人员担任文化站干事,全市182个行政村也都配备了1名以上文体辅导员和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在2007年第二届市农村文化艺术节中,该市先后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200多场次,放映电影2148场,送戏下乡176场,使40多万农民和新海宁人在家门口就能充分享受农村文化繁荣带来的喜悦。
2008年春节后一上班,为规范农村文化阵地管理,海宁市文化部门就着手修改农村文化阵地季度督查考核办法,并举办镇(街道)文化站干部、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新海宁人文艺骨干队伍等系列培训班。
“海宁农民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将越来越丰硕。”海宁市文化部门负责人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