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2008年春节剪影:新年
  • 热情饱满地迎接工作第一天
  • 追求创意 情人节礼物里包
  • 送点土礼情谊长 土年货摇
  • 春节里 城里人农村找“年
  • 春节过后服务行业用工亮“
  • 燃放开门炮
    燃放开门炮
    欢欢喜喜过大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新年的礼物
    新年的礼物
    大戏送下乡
    大戏送下乡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与时俱进 压岁钱也"大变身"

      春节刚过,不少孩子的口袋又被压岁钱给鼓了起来。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民给孩子压岁钱的“行情”也是年年看涨,过去给10元、8元就过得去,而眼下就是来一张百元大钞,对不少孩子来说也只是“小意思”。时代在变,当生活方式逐渐在改变的同时,“压岁”不一定用钱的观念正在市民中悄然兴起,他们纷纷用“压岁书”、“压岁旅游”等“压岁”方式代替压岁钱,使孩子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读初中二年级的汪丽丽今年收到了不是往年的“压岁钱”,而是几本由爸爸妈妈精心挑选的“压岁书”。对于这样的新型“压岁钱”,汪丽丽觉得很有意思,她说:“以前过年不用猜,收到的只有压岁钱,而且一过新年,妈妈就会把这些钱没收,还美其名曰是给我存着读书用。其实我知道她是怕我乱花钱,可是说实话,我有时候都觉得给压岁钱是在敷衍我,我宁可收到一份小小的礼物,起码证明他们为我花了心思。今年爸爸妈妈在给我压岁钱的时候居然让我猜猜是什么礼物,我当时心里就想,不管是什么,这都是他们精心为我挑选的,比单纯的压岁钱要让我高兴。”


      除了“压岁书”,还有不少人选择“压岁旅游”来代替压岁钱,今年已经68岁的蒋大妈就收到了这样的“压岁钱”。蒋大妈自从老伴去世以后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媳妇也很孝顺,从她60岁大寿后年年都会包个红包给老人,虽说是压岁钱,可蒋大妈从来不花,只是在银行存着。今年儿子开着车,载上蒋大妈去了趟上海,说是给老人“压岁旅游”,这可把老太太乐坏了,她说:“还是这样实惠,有小辈们陪着,还能见见市面,这个年过得开心。”


      而今年87岁高龄的张永发送给孙辈们的则是“压岁言”,本来孩子们都不肯要他给的红包,可是当打开红包看到是一张写着名言警句的红纸条时,孩子们不仅非常乐意接受,还说这样的“压岁钱”应该称为“压岁言”,很有新意,又不失新年的味道。问起张永发是怎么想到送“压岁言”时,他说,一来自己的退休工资不多,压岁钱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二来自己平时在家也练练书法,这样正好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


      原来的压岁钱只是一种物质,价值有限,用完也就没有了,可是今年大变身的“压岁钱”却让收到压岁钱的人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不管是包含着小辈对长辈孝心的“压岁旅游”,还是寄托着长辈希冀、心意的“压岁书”、“压岁言”,都让人难以忘怀,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是一笔精神财富。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见习记者 吴卓尔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