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不少孩子的口袋又被压岁钱给鼓了起来。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民给孩子压岁钱的“行情”也是年年看涨,过去给10元、8元就过得去,而眼下就是来一张百元大钞,对不少孩子来说也只是“小意思”。时代在变,当生活方式逐渐在改变的同时,“压岁”不一定用钱的观念正在市民中悄然兴起,他们纷纷用“压岁书”、“压岁旅游”等“压岁”方式代替压岁钱,使孩子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读初中二年级的汪丽丽今年收到了不是往年的“压岁钱”,而是几本由爸爸妈妈精心挑选的“压岁书”。对于这样的新型“压岁钱”,汪丽丽觉得很有意思,她说:“以前过年不用猜,收到的只有压岁钱,而且一过新年,妈妈就会把这些钱没收,还美其名曰是给我存着读书用。其实我知道她是怕我乱花钱,可是说实话,我有时候都觉得给压岁钱是在敷衍我,我宁可收到一份小小的礼物,起码证明他们为我花了心思。今年爸爸妈妈在给我压岁钱的时候居然让我猜猜是什么礼物,我当时心里就想,不管是什么,这都是他们精心为我挑选的,比单纯的压岁钱要让我高兴。”
除了“压岁书”,还有不少人选择“压岁旅游”来代替压岁钱,今年已经68岁的蒋大妈就收到了这样的“压岁钱”。蒋大妈自从老伴去世以后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媳妇也很孝顺,从她60岁大寿后年年都会包个红包给老人,虽说是压岁钱,可蒋大妈从来不花,只是在银行存着。今年儿子开着车,载上蒋大妈去了趟上海,说是给老人“压岁旅游”,这可把老太太乐坏了,她说:“还是这样实惠,有小辈们陪着,还能见见市面,这个年过得开心。”
而今年87岁高龄的张永发送给孙辈们的则是“压岁言”,本来孩子们都不肯要他给的红包,可是当打开红包看到是一张写着名言警句的红纸条时,孩子们不仅非常乐意接受,还说这样的“压岁钱”应该称为“压岁言”,很有新意,又不失新年的味道。问起张永发是怎么想到送“压岁言”时,他说,一来自己的退休工资不多,压岁钱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二来自己平时在家也练练书法,这样正好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
原来的压岁钱只是一种物质,价值有限,用完也就没有了,可是今年大变身的“压岁钱”却让收到压岁钱的人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不管是包含着小辈对长辈孝心的“压岁旅游”,还是寄托着长辈希冀、心意的“压岁书”、“压岁言”,都让人难以忘怀,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是一笔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