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广西电网公司抢修人员在广西全州县三千界山头进行紧急抢修作业。新华社发(杨绍功 摄)
大雪肆虐之时,我军官兵奋战抗击雪灾,铲冰除雪,疏通道路,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 除冰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9日发表题为“突破风雪围堵的中国春节”的社论。社论指出:在经受了非典、洪水等重大灾害之后,中国应对突发灾难的动员能力、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以及国民的承受能力和心态,都再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以下是这篇社论的主要内容:
对 数亿中国民众来说,今年的农历新年应该是别具一番滋味在心头。由于一场持续几个星期的特大暴雪,中国南方近20个省份的交通、供电、物资供应和通讯,都陷入不同程度的混乱。特别是由于铁路运输因断电而陷入半瘫痪状态,千万名旅客被迫滞留在各地火车站。即便是没有遭受冰雪之灾的省份,其生活秩序也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但是,就在除夕夜之前,聚集在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和重庆等主要交通枢纽的旅客,却奇迹般地消失。尤其是在广州火车站,原本滞留多日的大约80万名旅客,几乎都坐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竟然在一夜之间变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除了少数地方之外,在广西、贵州、江西和湖南等灾情较重的省份,水电供应都在除夕前后逐步恢复。虽然生活秩序一时还无法完全回到原状,但灾区的基本生活和御寒设施都有保障。直到此时,上至中南海,下到地方政府,人们才终于稍稍松一口气。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一些西方舆论不假思索地从时下最流行的思维角度,包括从政治体制的层面,对北京方面予以揶揄、挖苦和指摘。但是,只要回想一下“卡特丽娜”飓风给美国南部几个州所带来的灾难,或者欧洲发达国家经常因暴风雨而陷入交通和供电的混乱状态,人们也许就会明白,在自然灾害面前,任何体制都有可能显得不堪一击。
这场冰雪灾害之所以影响广泛,不仅是因为降雪量和持续时间为50年来所仅见,而且更因为遇到了中国一年之中最为关键的时间点。
近30年来,每年春节前后便是中国跨省份交通运输的巅峰期。千百万在外省工作的民众都要赶在除夕之前返回家乡,然后在元宵节之前再回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而在同一时间内,跨省份的货物运输也进入最繁忙阶段。这种被称为“春运”的超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过程,本来就已经使基础设施、水电供应、物品供应以及社会管理处于极限状态,现在又加上罕见的雪灾不期而至,两相夹击,所造成的超大压力就完全可以想象。
所幸的是,在除夕前后,滞留在外地的大部分旅客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雪灾地区的民众也都能够过上一个比较像样的春节。虽然此次受雪灾影响的人口十分庞大,范围极其广阔,但所有地区都在极短时间内控制了灾情,缓解了各种困难,稳定了民众情绪。仅仅这一点,就足以令人为之钦佩。
可以说,在经受了非典、洪水等重大灾害之后,中国应对突发灾难的动员能力、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以及国民的承受能力和心态,都再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作为海外华人和华文媒体,我们为此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