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化新闻
 最近更新
  • 省第四届刻字艺术展开幕式
  • 建起图书流通点 市民看书
  • 桐乡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丰富
  • 载歌载舞颂和谐
  • 文体场馆建设顺利完工
  • 寻找先人足迹
  • 义务巡逻保平安
    义务巡逻保平安
    摄影联展迎新春
    摄影联展迎新春
    春运火车票起售
    春运火车票起售
    2008年第一场雪
    2008年第一场雪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茅盾故乡:文脉能有几多长

     
      桐乡自古以来文化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之美誉。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远的不说,单就近现代就涌现出了大量文化名人,茅盾、丰子恺、金仲华、陆费逵等人便是其中之一。

     

      桐乡文坛人才多
      
      桐乡自古以来文化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之美誉。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远的不说,单就近现代就涌现出了大量文化名人,茅盾、丰子恺、金仲华、陆费逵等人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桐乡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的人也有不少,来自市作家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桐乡市作协现有会员80余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目前也有会员 50余人。这些会员中不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工作者,其中杨乔是中国作协会员,另有省作协会员6人。


      有了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自然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中长篇小说还是民间文艺创作,均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由市作协原主席张振刚创作的小说《情事陈迹》,填补了我市文学史上长期以来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其意义非同一般。这部小说还获得了由桐乡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专项奖——“金凤凰奖”。在第四届“金凤凰奖”评选中,又有3件获奖作品来自文学方面,它们分别是朱汝曈的《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钟瀛洲的《茅盾、丰子恺故里乡音录》和郑彭年的《西风东渐》,占了获奖总数的一半。


      张振刚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迄今已有30余个年头。199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情事陈迹》。2003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伴你到朗州》问世。截至今日,张振刚共创作了20多部(篇)长、中、短篇小说,其中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有10多篇。从文学创作成果上讲,张振刚无疑是我市众多文学工作者中取得成果最大的一位。


      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的《情事陈迹》,全书共48.9万字。小说以浓郁厚重的吴越文化为底蕴,以细腻动人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女人曲折、伤痛而又漫长的情爱追求,深入地探讨了真诚而失败的初恋对于女性心理造成的一生难以逾越的障碍,进而剖析了婚姻、性爱的内核。作品在极政治化的背景里展开人性化的故事,试图还原普遍人性的深层次的生存状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此书一面世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获得桐乡市第三届“金凤凰奖”。如今,年近古稀的张振刚虽然从市作协主席的职位上退下来,但凭着对文学的酷爱,依然在文学园地里默默耕耘着。


      在桐乡文坛,还有一位专门从事文学评论的老同志,他名叫“朱汝曈”。老朱今年70岁,退休前是南日一家中药店的药师。朱汝曈说,搞文学评论很枯燥,一般人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精力,从经济角度讲也不能赚到钱,有时甚至要赔钱,自己搞文学评论完全是出于爱好。自1961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开始,朱汝曈至今已撰写了100多篇文学评论计80余万字,这些评论文章大都发表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学术刊物和各大报纸上,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朱汝曈于2005年出版的《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一书,全书35万字,除了获得桐乡市政府颁发的“金凤凰奖”外,还在2005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同年还获得嘉兴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40余年来,老朱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评论乐此不疲。他说:“尽管搞文学评论很枯燥,但一旦写出来的文章得以发表,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


      我市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较大成果的,除了上述两人,还有擅长写新故事的民间文艺家沈海清、徐自谷,擅写小说的陆建华、李中、王立、费金鑫,以及以史学研究见长的作家郑彭年和潜心研究桐乡方言(乡音)的钟瀛洲等人。


      以沈海清、徐自谷、徐正风、徐秋萍、乐忆英、吕洪秋、俞泉江等人为代表的“新故事沙龙”成员,多年来在我市民间文学创作上成果颇丰。他们每年都要创作大量的新故事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故事类刊物上。上海的《故事会》和《上海故事》、河南的《传奇故事》、杭州的《山海经》等杂志不时有他们的新故事发表,其中有不少故事作品还获得了全国性奖项。相比于嘉兴其他县市,我市的新故事创作力量比较强,写新故事的人数也较多。据初步统计,我市新故事作者每年在故事刊物上发表各类新故事达数十篇。

      成绩面前看不足

      多年来,我市在文学创作领域果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客观地讲,我市文学创作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创作力量还不够强,离一个文化强市应有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许多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要使我市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当选的市作协主席陈伟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桐乡文坛目前存在的问题用“三不”作了概括。陈伟宏说,桐乡在文学创作上尽管出了一些高质量的作品,但总体创作水平还不是很高,创作氛围还不够浓,文学青年也不够多,目前大多是中老年文学爱好者在写作。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陈伟宏又用了“三少”来描述,即目前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写作的人偏少,为文学爱好者激发创作热情的活动开展得太少,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太少。为此,陈伟宏表示,今后市作协将适当举办一些文学沙龙和文学讲座,以提高文学爱好者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条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让初学者提高阅读能力;适当召开一些作品研讨会,针对某部作品、某本书让大家来评析,该作品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以此来提高写作水平。此外,还可适当搞一些采风活动,以便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参加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市文体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惠良也认为,要繁荣我市文艺创作,必须在奖励机制和引进人才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在经费上要加大投入。目前我市文联下属各个协会每年只有几千元活动经费,这一数额显然是杯水车薪。杨惠良建议,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文学类刊物《桐乡文艺》,为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一个展示文学才华的阵地。“要培养作者的创作热情,仅凭目前的每年两期《桐乡文艺》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加期数。同时,在印刷数量和投放范围上也应适当扩大,比如往全市农村各文化示范户、各校的文学社赠送一批《桐乡文艺》,以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杨惠良说。

     
      “作为一个县级市,我市与其他县市相比,文学创作方面成绩虽然不错但也不算突出。” 市文联副主席叶瑜荪对我市文坛现状作了这样的评述。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市文学创作成绩不这么突出呢?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目前纯文学刊物生存日益困难,发行量日显萎缩,使得纯文学类作品发表难度较大,这在无形中影响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不少原先写作比较勤快的文学爱好者,有的由于工作或家庭事务繁忙影响到写作,也有的为了维持生计,忙于外出打工而不得不放弃写作。


      相对于纯文学而言,民间故事一类因其较强的通俗性,情节曲折,易吸引人,作为一种“快餐式”读物,深得读者喜爱,因而故事类刊物销量较大,民间故事写出来也比较容易发表,稿费也较优厚,因此在我市,新故事创作相比于搞纯文学,势头要好得多,民间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也比较高。

      业内人士谈看法

      采访中,市作协原主席张振刚也对桐乡文坛的现状谈了他的看法。张振刚感慨地说:“桐乡现在喜欢写作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比较出跳的并不多。搞纯文学难以出经济效益,这直接导致了部分文学爱好者对文学创作的‘醉心度’不够,有‘野心’、想出成绩的人并不多,不少人仅仅满足于写一些‘豆腐干’文章发表,在创作上还不够刻苦。而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必须得花大力气才行。”


      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周敬文认为,桐乡文学爱好者队伍论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人平时喜欢写写文章,且在报纸、杂志上陆续有作品发表。但纵观整个桐乡文坛,有突出成果的不多,尤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


      为什么中短篇小说难以出成果?周敬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在正规的全国性杂志上较难发表。因为一篇高质量的小说,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内容,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识之士认为,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水平的,最终还是要看纯文学作品。然而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纯文学作品受冷遇,读者不爱看,作品难发表,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与小说等纯文学作品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诗歌。诗歌作为另一种文学体裁,在过去一直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爱好写诗的人也比较多,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诗坛也显得日益萧条。诗歌的读者群不大,书店报亭出售诗歌类刊物的也少了,写诗的人自然也日益减少。已经有二三十年写现代诗经历的濮建镇告诉记者,《诗刊》是一本在国内诗坛颇有权威有影响的刊物,凡写诗的人一般都知道,但桐乡城内所有的报亭中始终见不到《诗刊》有售,可想而知如今爱好诗歌的人之少。


      据不完全统计,在桐乡,目前依然热衷于写现代诗的,除了桐乡中行的濮建镇,还有桐乡报社的金卫其,崇福的胡佳伦,中学教师沈志宏、余兮以及在桐乡华银春天花园小区做保安的徐飞等少数人,他们成了桐乡诗坛屈指可数的写新诗的“积极分子”。


      10余年来一直醉心于诗歌创作的金卫其是平湖人,2005年调入桐乡报社,至今已写了近千首现代诗,并出版有3本个人诗集。金卫其说,现在写诗的人确实越来越少,因为写诗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只有对诗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静得下心来去写。金卫其认为,在桐乡,写诗的人写作水平并不低,但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切磋不够多,与外界接触交流也很少,以致写作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作为市作协,今后可以为诗歌爱好者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诗歌创作比赛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水平。金卫其还建议,政府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文学创作专项经费,以此来促使文学爱好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


      桐乡文脉几多长

      文学作品作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纯文学在市场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纯文学刊物生存困难,纯文学作品发表难度加大,纯文学作品稿费微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溯历史,桐乡历代文化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将这支文脉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延续下去,这是摆在我市文化部门、作协和广大文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的确,搞文学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苦行僧”行为,作为作者本人,完全要靠个人毅力,要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外界各种诱惑和干扰才行。记者认为,要全面繁荣我市文学创作,做到年年出力作、出精品,最终还得靠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而达到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壮大文学创作者队伍、提高文学创作整体水平的目的。只有这样,我市创建文化强市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钟云坤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