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学
 最近更新
  • 卖“黄连头”的老人
  • 将军的情怀
  • 生命倒计时
  • 梧桐镇上的弄
  • 一对恩爱伉俪 两位革命影
  • 五十载 思绪绵绵
  • 公务员招考笔试
    公务员招考笔试
    百名学生沐浴爱心
    百名学生沐浴爱心
    小学生的艺术创作室
    小学生的艺术创作室
    文物普查启动
    文物普查启动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霜终于降了……

      有天清晨,我终于见到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霜。晶莹洁白,一尘不染,铺满花坛里的菖蒲、月季。


      也许是大气变暖的缘故,从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一直盼到“冬至”,霜降才姗姗而来。


      难得的霜降,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是在乡下老家时,每当秋日的早晨,看到瓦面上一层厚厚的霜,我妈便一边说着“浓霜晏暖”,一边把家里刚打下的新谷畚到道地上去晒。后来我也知道了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早上如果有了霜,这天便是晴天了。上学路上,我踏着田间阡陌,遥望广袤沃野,但见一片银装,分不清哪是野草,哪是油菜和麦苗。其壮观可与雪景相媲美。一路上留下清晰的踏霜的脚印。这一串串脚印,陪随我从吟读“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的千字文,直到进城聆听老师讲授水分子的结构和“三态”物理变化。


      霜降是万物成熟的象征,她是收获硕果的信号。种菜的老农说,霜打过,青菜吃起来就变得甜了。还有一说,清明做“甜麦塌饼”的芽麦,要日晒夜露,为的也是让霜打一打,这样磨出来的芽麦粉会更甜。这种说法有否科学依据尚不得而知,但由此说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霜给生活带来的甜味。

     
      霜的到来使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留下千古绝句。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秋游登山途中,看到一片片殷红的枫叶,不禁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叹。
      除了描写景物的绚丽,也有用来烘托人物的思念别恋。如王昌龄《宫怨诗》中的二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藉以描绘深宫寒夜的凄凉与怨情。至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是遐想,却让游子激起思念故乡的情怀。这皆足以说明,在诗人的灵感里,霜是多情之物。


      霜更是老天为世间万物设置的严峻考验。在那百花凋零的时刻,独有秋菊才能“傲霜”,不畏风霜,昂首怒放。这是一种骨气,也是一种精神。


      霜的内涵如此深邃,霜的诗意令人陶醉。可惜在全球变暖的今天,霜总是“躲躲闪闪”,迟迟不肯到来。


      但愿这个世界让春夏秋冬自然轮回,让“万里霜天”如期而至!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袁广学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