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山镇八泉村村民杨梦奎正忙着在油菜地里盖稻草防冻,不过这6亩多地并不是他自己家的,而是邻村3户人家的。杨梦奎说,这地租期半年,成本低,人干得轻松,还能有四五千元的收益呢。
每年一入冬,我市有几万亩闲置田进入“冬眠期”,出现“有地不愿种,愿种没有地”的矛盾。今年我市催生出一种“一田两制”的季节性土地流转模式:同一块土地,由不同的人各种半年。夏天,土地的真正承包者种植水稻,等到水稻收割完毕,把这块土地转包出去,让临时承包者进行冬种,待明春把小麦、油菜收割后,土地翻耕后再还给农户。
随着这两年油料价格不断上涨,杨梦奎也想尝试冬种油菜,可是自己的承包田比较偏远,不便于耕作。再看着村里不少光秃秃的冬闲田,他想可不可以和村民租地。经过商量,邻村几家农户很爽快地答应了。“如果让地一直荒着,到明年春季肯定会长满杂草,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地肥力,不如租给别人种,可以省下一定的耕田费和除草剂费用。”一农户说。
据了解,目前,桐乡像杨梦奎这样的农户与农户之间自行调节耕地的还有很多。一些双职工家庭因缺少劳力等原因,便放弃了耕种;而不少农户家则有剩余劳力,却苦于缺少承包田耕种。于是,这种“一田两制”的耕种新模式成为农户多种增收、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途径。不少种粮大户也纷纷加入其中,部分租地种春花的大户,每亩还支付给农户一定的“租赁费”,实现了互利双赢。
安徽籍种粮大户刘志江在屠甸镇租赁了当地农户的田地,不过他付的“租赁费”不是钱,而是来年麦子收割后再对其租种田进行一次拖拉机翻耕。
早两年前,刘志江就与荣星村的30多户农民租用40多亩冬闲田种植小麦,每亩600多元的利润让他干劲十足,今年他又早早与农户达成了协议。刘志江说:“种植小麦不会耽误单季晚稻的播种,而且农民晚稻播种前要花钱进行翻耕,我正好利用自己拥有的农机设备帮助他们。”
桐乡农村土地“季节性流转”,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但解决了“土地抛荒”与“耕者少田”的矛盾,还能通过集约和连片种植,发展新品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如河山镇堰头村的沈松根,租用55亩冬闲田种植卷心菜,这些卷心菜明春将全部出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