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我的高跟鞋带断了,帮忙修一下吧!”一位年轻的妇女手里拎着皮鞋,来到肖春甫的修鞋店。肖师傅伸手接过鞋,左看看右摸摸,很快就确定了修补方法,一眨眼的工夫,就修好了。看着修复如新的皮鞋,年轻的妇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每天,找他修鞋补洞的顾客真是不少。小小的店铺,常常门庭若市,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天气好的时候,生意更好,很多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到他这里坐坐,聊聊天。
他的修鞋店在桐乡市杨家门社区的一条老街上,据说,附近和他一样修鞋的还有两三个店铺,但属他的店生意最好,很多人鞋子、包之类的东西坏了都拿到他这里修。他觉得,可能是因为他做这一行时间长、价格便宜、修补满意,回头客才多。
掐指算来,他做这一行快有15年了。按照他的说法,干这一行完全是“生活所逼出来”的,他跟我说起这个的时候,特意把“逼”字说得很重……
20岁的时候,他作为家里五兄弟之首,支边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工厂里,打铁、种菜、养猪……他什么杂活都做,这一干就是35年,直到退休。在那里,他认识了同一个工厂的四川妹子,很快恋爱并喜结连理。他们先后生了三个孩子,虽然住的是公房,不过一家五口挺热闹的。然而不幸事发生了,由于操作不当,他在一次出工中右手被机器碾压,造成手掌蜷曲变形。
1993年,他从新疆兵团退休,带着妻子儿女回到久别的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积蓄在杨家门社区买了房子。由于地区差异,他现在领取的由新疆发放的养老金每月才600元,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让他明显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由于年纪大,一只手又残疾,能做什么工作呢?居委会在一次走访慰问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根据残疾人优惠政策给予各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并鼓励他自谋职业。随后,他摆起了修鞋摊,边修边学。后来不允许摆摊了,在街道的照顾下,他搬进了一间店面房,靠着自己的琢磨,慢慢地,他的修补技术越来越熟练,找他修鞋的人越来越多,生活也有了好转。
现在,只要社区举办什么志愿者上街服务活动,他都积极报名参加,他觉得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服务居民,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