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龙翔街道正福村的庄薇薇正和她同时考入该街道的5名大学生村干部一起走村访组,开展为期7个月的森林资源普查工作。他们告诉记者,11月份,他们仅到村里工作了不到两周时间,就被借调到镇农经中心,边做好普查工作边学习农村知识,尽快熟悉农村工作。
无独有偶,大麻镇大庄村大学生村干部程杰,在今年1月进入村委会任团支部书记后,于10月被借调到镇里工办负责统计工作。程杰说,周一到周五要到镇里上班,周末两天则回到村里工作,尽管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但还是忙不过来。据程杰说,由于原本镇里负责统计工作的人上调,他才被临时找来顶替。对此,该镇组织委员吴伟东解释,这是该镇专门针对这批大学生制订的培养机制,即轮流抽调他们到镇里工作3个月,一方面为了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及早适应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则便于镇领导考察这批大学生。
调查后发现,我市不少大学生村干部由于计算机、文字功底较强,常常作为“补丁”被借调到镇里暂时开展一项或几项工作。这一做法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但也有部分人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水土不服”,多数不懂农业生产,不了解农村文化习俗的特点,不会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一起工作交流,这样很难得到农民的认可,不利于开展工作。要真正融入农村还是需要经过努力学习和时间的磨炼。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的张建良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干部被分配到濮院镇红旗漾村。张建良说,也听说过有大学生被借调至镇里工作的事,但想想自己一年来都在农村生活,还只是基本适应农村工作,更不要说他们了。张建良本来就是农村的,但他仍觉得农村各地风俗习惯、农业生产情况有所不同,处理事情不能按部就班。有一回,他负责二代身份证“以旧换新”工作,其中一名村民由于常年在外地工作,难以亲自携带旧身份证到村里调换新身份证,张建良不了解这一情况,坚持要求代领人拿来那位村民的旧身份证才能领新的,双方还因此起了争执。他说:“如果了解每个村民情况,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问起何时能够完全适应农村工作,张建良坦言,这还是个未知数。
据业内人士分析,要真正融入农村,实现“乡土化”,大学生们恐怕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不管在行政村还是借调到镇政府,都应该加强对他们农业知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之从思想上、知识上都尽快与农村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