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土地流转租金也能待市估价。”日前,洲泉镇湘溪村的朱绍坤与村里续签了一份土地流转承包协议。协议规定租金以每亩250公斤粮食为基准,按承包期每年的市场粮价折现,三年一变更。签了合同,农民就当起“甩手掌柜”,土地流转承包事项由村委会全权操作。这是最近在我市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土地流转模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效益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正常情况计算,种植一亩晚稻的收益在900元左右,减去相应的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费,每亩纯收益在三四百元。因此,不少农户纷纷脱离农业从事二三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水产、大棚蔬菜效益逐年提高,一些希望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的大户却苦于无地可租。
朱绍坤一家5人都在从事三产。劳动力不足,他们一直想把家里的3.2亩田租出去,但因为田块分散,面积小,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承包户。村里很多急于土地流转的农户都遇到了像朱绍坤一样的问题。3年前村里的7个村民小组分头与350多户农户敲定1200多亩的土地流转田,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与村委会签订一份25年期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然后由村委会出面联系承包大户,统一出租土地。周边夜明村、马鸣村纷纷采取这种方式流转土地。在当地优势产业的引导下,经过几年时间发展,洲泉镇西片成为我市有名的水产集中养殖区。
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当初签订协议时,每亩承包款为380元,但这几年物价不断上涨,粮价也在提高。租金是不是也可以实行市场化?今年湘溪村的村干部与各承包户协商,把每亩的租金提高到五六百元。并决定以后土地流转租金均实行折粮制,每三年调整一次。
能把一家一户零星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并按照生产需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经营,最高兴的当数承包大户了。梧桐街道的徐利忠在湘溪村承包了180亩地养殖南美白对虾。他告诉记者,以前承包土地都要挨家挨户直接与村民联系,还会因为签订的协议不规范,遇到一些纠纷。现在,采用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操作起来就比较规范了。
为实现土地的最大利用率,我市各行政村在土地配置上动足脑筋。例如将同是养殖甲鱼的承包户归在一起,便于相互取经;将青虾养殖户和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分开,因为青虾7月份就要抽干塘水;积极扶持本地农户承包发展效益农业。如今,在我市农村可以看到以前的抛荒田建成了百亩蔬菜基地、千亩水产养殖园区,富裕了当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