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已深入人心。如今,当年的这些独生子女也陆续建立了家庭。面对这些“双独”家庭,国家和本省相继出台了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允许生育第二胎的相关条例,但是,近年来却未见二胎生育的“高峰期”
今年9月28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对我省现行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改。在《决定》中,原《条例》第二十三条“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必须在4年以上”被删除掉了。这意味着我省符合规定的夫妻如想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将不再受到生育间隔年限的限制。然而,我市的“双独”夫妻仍不为所动。
“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消亡
家住市区庆丰小区的沈家祥和林小惠,5岁的女儿已经上了幼儿园。夫妻双方父母都希望他们再生二胎并帮助带养。然而,夫妻俩一合计,还是打消了生育二胎的念头。他们告诉双方老人:“如今我们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无需靠子女来完成这样的‘重任’。况且,我们双方两个家庭,单靠子女也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双方父母想想也是,结果都同意了子女们的选择。同样,有许多“双独”夫妻表示,父辈们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能有个依靠。而如今随着社会公益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这些过去属于子女挑起的担子,已经融入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中。
关键是优生优育
家住碧水云天的程小南,在今年年初产下了一个女婴。小两口是24小时都围着女儿转,把心都操在了孩子身上。虽然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但是,程小南从没想过要生第二个。她说,现在和过去的观念不同了,生孩子不仅是管温饱而已,而是想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些“优育”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如怎样让她健康成长,入学后安排她去学点什么,培养她什么样的兴趣等。要是有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心思就会被分散,肯定没有照顾一个来得仔细。而且,他们向往比较轻松和浪漫的生活。小程的丈夫表示,现在他们就是一门心思把孩子抚养长大,让她活泼、聪明和健康。
不想让自己“囊中羞涩”
在某学校当教师的屠小姐,跟她老公都属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根据政策他们可以生育第二胎,去年年底,他们的第一个宝宝降生了。“是想过要生第二个孩子,可是一旦有了第二胎,我们两个人的经济压力相对就大了。”屠小姐说。那么,一个宝宝一个月到底要花多少钱呢?屠小姐给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家宝宝喝的是每罐150多元的奶粉,每月要吃掉4罐,光奶粉的开支一个月就要600多元,再加上其他开销,少说也得1000多元,还要归还住房贷款等,常常感到经济偏紧。况且,丈夫看到别人都有了私家车, 也在念叨想买一辆。如果再生一胎,经济势必更为紧张,所以就选择了只生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