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我市发放第三次城乡低保物
  • 工资上涨难解年前“保姆荒
  • 存在安全隐患的托儿所 你
  • 新鲜水果篮里藏“猫腻”
  • 桐乡70周岁以上老人可申
  • 我市春节旅游提前预热
  • 生态鱼热销江浙沪
    生态鱼热销江浙沪
    行前练技
    行前练技
    土地整理再掀高潮
    土地整理再掀高潮
    出口大葱丰收在望
    出口大葱丰收在望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我市3万多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人是以店面房换保障的。在土地征用之前,他们主要依靠土地生存,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这些失地农民搬进新村后,本以为靠着住宅房、店面房出租,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固定收入,然而有时候房子不一定租得出去。而这部分人自身文化程度又不高,缺乏专业技能,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家住城南村振华小区的失地农民沈月仙,2002年土地被征用后,她家造起了一套宽敞的住宅,还分到了一块100平方米的店面房地基。2006年3月,店面房造好了,本以为这些房子将每年为自己带来一笔可观的租金收入,保障晚年的生活,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由于位置偏僻,至今还未租出去。沈月仙说:“真羡慕那些选择养老金安置的失地农民,老了有养老金作保障。”

      “店面房”与“养老金”:后者更适合失地农民

      沈月仙说,像他们这样以店面房安置的失地农民,都是指望着店面房能够产出“效益”。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至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房子也没有租出去。现在儿子做了生意,干脆就把这两间店面作了仓库用。”沈月仙说起来有点无奈。据沈月仙介绍,她这一排总共有10户人家20间店面房,楼上或多或少都能租出去几间,但底楼的店面房能够租出去的少得可怜。


      期望变成失望。53岁的沈月仙在一家小企业的食堂烧饭,老伴给别人打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才1000多元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了。而像她这样的条件,跟村里那些没有工作的人比还算是不错的。沈月仙说,有好多家庭为了造起那两间店面房都借遍了亲戚朋友,结果却租不出去。

     
      据了解,振华小区内有不少失地农民都是靠借钱来造店面房的,本指望着靠出租能收回“成本”,现在事与愿违,不少失地农民只得出去打工,将所赚来的钱用来还债。沈月仙家是我市最后一批以店面房安置的失地农民之一。之后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都是采取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比较前后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沈月仙认为,店面房安置对于资金宽裕的农户来说肯定是好的,毕竟城市在发展,房子以后肯定会升值。而“以土地换保障”的安置方式则更适合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每月固定的养老金可以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子女不孝:失地农民更要掌握生存技能
      
      梧桐街道安乐村调解员沈海龙认为,目前我市的这些失地农民中,个别子女的不孝对失地老人造成的伤害更是致命的。去年,该村一位姓姚的失地农民因子女赡养纠纷找到了沈海龙,反映两个儿子把他和老伴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个都不愿意赡养他们。


      “矛盾开始至调解结束长达3年时间,这段时间里,幸亏老人每月有了464元的养老保险金才不至于出现生存危机。”沈海龙认为,为了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更应该让他们去学会一种生存技能。但是据他了解,目前正在该村开展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参加的失地农民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张绪江说,从2004年起,我市就开展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一开始这些失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年轻人都要工作,而老人则要留在家中照看小孩子、料理家务,白天根本没有什么人参加。针对失地农民的实际问题,劳动保障部门改变了培训方式,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有时直接“送培训上农户家”,而且还增加了实用性更强的培训种类,如:烹饪、面点师等。至今劳动部门总共发放了8000多份免费培训券,参加培训的人数有4000余人,培训比率为50%。


      为了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市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2002年之前的一期、二期征迁工程中,失地农民可以享受100平方米的店面房安置,用于出租或自己经营;在三期征迁时,失地农民统一参加养老保险,到规定年龄后每月可拿养老保险金。据了解,我市的2.63万失地农民中,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已有7400多人。


      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一部分失地农民认为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是造了房子之后租不出去,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失地农民中年纪较大的人员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后顾之忧呢?长期从事调解工作的沈海龙认为,这些其实都不能算是后顾之忧,因为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政府都已经替他们铺平了道路:政府提供土地建造店面房,那么如何让这些店面房租出去则需要房主自己出谋划策,有些可能因为地段好容易租出去,而有些比较偏僻的就要懂得自己经营,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就是这个道理。再则,政府之所以考虑到失地农民中的“4050”人员失了土地之后可能会因缺乏技能而找不到工作,所以从2004年开始举办大规模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的生活,但往往很多人因为家庭原因不去学、不想学。所以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政府、社会提供机遇的时候,自身也要把握好机会,逐步走出一条失地农民特有的致富路。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陈晓涛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