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保姆比找对象还难。”近日,市民范先生向记者反映。距离春节尚有两个多月,而保姆需求高峰期已经来到。12月4日,记者从市劳动力市场了解到,尽管保姆行业的用工荒是从年初一荒到年三十,但年前外地保姆陆续回家,是保姆最为稀缺的时候。
调查:保姆月薪比去年涨三成
市民李女士家里急需一个保姆照顾老人,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给保姆加工资,这招倒是很灵验,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保姆。很多雇主为了找到保姆,不得不像李女士一样把工资加了又加。
王仙娣一直为一户老人做住家保姆,负责煮饭、做家务。去年每月700元,今年已经上涨到了1000元。这一情况在市劳动力市场也得到了印证。相对去年,今年保姆的月薪平均上涨三成左右。钟点工和保育员等的工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探因:多种原因导致“保姆荒”
月薪上涨,为什么依旧没有人愿意做保姆?市工商联职介所工作人员分析说,绝大部分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宁愿进厂累一点也不愿意当保姆。为此,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做保姆的相对多一些,年龄在50岁左右。他说,保姆数量本来就少,而需求的雇主大量增加,这就造成两者发展不成正比例,雇主可选择性大大减少。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保姆是通过中介找到雇主,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只是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为此不受《劳动法》保护。因此,保姆的后顾之忧比普通务工人员还要多得多。这是造成许多人不愿从事家政行业的重要原因。
暗访:保姆市场有点乱
部分市民反映,有的保姆干不了几天就走了,有的保姆卷走了家里财物,结果发现身份证是假的,或者是保姆有传染病等等。桐城保姆市场究竟怎么样?记者进行了暗访。
12月1日,记者来到一家职介所,佯装要找一名照顾小孩的住家保姆。当问起保姆注册需要什么证件时,工作人员告知:身份证、暂住证。
暗访中发现,许多家政服务公司只负责介绍服务人员,从中赚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但对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却不管,也不提供相关培训。
对策:尽快制订服务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要破解“保姆荒”,最根本的是求职者和雇主要转变观念,家政业也是一种正当职业,雇主要把保姆看成值得尊重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把其当成供自己使唤的佣人。同时,有关部门也应督促家政公司和雇主给保姆购买社保,使其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工商联职介所工作人员说,应该对家政中介进行规范,推行员工制,即保姆的关系挂靠在中介,签订用工合同,由中介派出,从法律上进一步保护家政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