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爆发的水葫芦已成了江南河道的死敌,清澈的河水常常被这种厚厚的“绿被子”所覆盖,实在是大煞风景。但这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铲除起来着实不易,人工打捞费时费力。最近,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大力推广机械化打捞,其效率比人工高出10倍。
面对这场即将掀起的机械化水葫芦歼灭战,记者却听到了不同声音。
11月23日,记者来到龙翔街道东升河。这原本是条美丽的小河,站在石拱桥上眺望,两岸是茂密的水杉、茵茵的草坡,但在水杉与草坡之间,却已看不见一丝河面,大量疯狂繁殖的水葫芦把河道遮盖得严严实实,往来的村民形容这些水葫芦上都“可以走人”了。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1901年,被作为观赏植物从南美洲引入我国。20世纪60年代,被用作猪饲料推广。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水葫芦逐渐失去利用价值而无人采收,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大量滋生蔓延,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大灾害。目前,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10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总局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在多年与水葫芦“打交道”的过程中,桐乡人也熟知了水葫芦耐热怕寒的特性,一般只要等冬天一冻,水葫芦就会自然死亡,因此不少地方“听之任之”蔓延,对主动打捞缺乏积极性。
每年我市投入在整治水葫芦上的人力与物力不在少数,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因为水葫芦繁殖能力特别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新株。据估计,一公顷水面能挤满水葫芦200万株,重达300多吨。而人工每人一天仅能打捞数百公斤,无异于“杯水车薪”。
在上海等地,机械打捞已经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人工作业。我市一机械厂也已经开发出了全自动的水葫芦机械化清理船,据介绍,这套装置每小时能自动打捞5000平方米至8000平方米水葫芦,但这套装置的售价也不低。23日,在机械打捞水葫芦的现场,记者看到,设在船头的钉耙状输送带将水葫芦打捞上来后再“吐到”另一船舱中。现场参观的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大多评价:“又快又省力,好是好,可这机器也太贵了。”
据悉,市政府打算通过市财政补助的方式,为每个镇、街道配备一条机械化清理船。听到这个消息,一些镇、街道却仍旧有所担忧。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原因还是“贵”。机械化清理每平方米成本就要0.8元,“省力”之后的成本可不轻。
那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围剿”水葫芦有没有必要呢?市水利部门认为,打这场水葫芦歼灭战的原因有三:一是水葫芦任由腐烂污染水质;二是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三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桐乡,据不完全估计,每年起码有20%的内河水域水面被水葫芦覆盖,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很大,因此,从另一方面说,全歼水葫芦、还河道畅通,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意义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