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江阴:新农合人均筹资增至
  • 金坛:复垦10多万亩“荒
  • 新乡: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 舟曲: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
  • 宣城:县域经济从一枝独秀
  • 藤县:让养猪户真正"笑起
  • 华南虎幼崽降生南非
    华南虎幼崽降生南非
    泰国欢庆水灯节
    泰国欢庆水灯节
    法式大餐宴请萨科齐
    法式大餐宴请萨科齐
    苏绣版姚明人像亮相
    苏绣版姚明人像亮相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太仓:一根加弹丝成了璜泾富民“魔棒”

      化纤加弹,工业领域的这个“配角工序”,成了太仓市璜泾镇的“富民主角”。而撑起这个产业的企业家群体,竟然九成以上是地道的农民。


      在11月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璜泾)化纤加弹节上,记者获悉,到今年底该镇加弹丝产量将突破100万吨,占中国产量的20%、世界总产量10%以上。全镇有七成农户因此当上了老板或股东,5万常住人口中至少有一半直接从事化纤加弹业或在为化纤加弹业服务中受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小一根加弹丝成了当地富民的神奇“魔棒”。

      镇党委书记周健慧说,璜泾加弹产业是典型的草根经济,全镇1000多家加弹厂,投资者90%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参与投资办厂的农户占全镇农户的七成以上。

      加弹丝产品用途广泛,从服装、服饰到装潢、家饰、工程等领域都看到它的身影。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苏沪交界处的璜泾直接受到了来自上海纺织业、浙江原料业、常熟服装业的三重辐射,当地农民因此“盯”上了加弹这个商机,纷纷筹资创办企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纺织产品更新换代,这里不少企业以变应变,世界各地的大型高速加弹设备进入了璜泾。信逸化纤老总黄宏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高速纺机大概200多万元,但一年可生产1000吨加弹丝,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产品档次高、质量好、销路广,利润也高”。

      2000年以后,“璜泾加弹”集体商标注册了,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公司和同业公会成立了。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拧成一股绳,集体团购原料和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2004年,璜泾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化纤加弹名镇”。

      璜泾加弹同业公会秘书长曹伟康告诉记者,璜泾加弹丝已在从常规向特种化、差别化转变,逐渐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涤锦复合丝、全消光丝、耐高温氨纶丝等各类加弹丝产品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生意做大了,土生土长的农民老板开始觉得脑子不够用了。记者了解到,如今,引进“外脑”已经成了这些草根企业的新时尚。生产羽绒服的雅鹿公司创办化纤加弹产业园,聘请了国内知名的厦门国有化纤企业的总工程师,许多较大的企业都以10万元以上年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以人才为支撑,璜泾加弹正在由中间开花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不久前,该镇引进了产业上游的申久、桐昆两大喷丝企业,投资建设了一批涤锦复合丝和氨纶丝的生产企业,下游则引进了一批针织企业,加上本地的服装企业,形成了一根清晰的产业链条。

      璜泾“当家人”周健慧说,璜泾的发展路径很明确,就是“产品-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按照太仓市化纤产业统一规划,5平方公里的璜泾镇化纤产业集群项目即将动工,将组团推出以化纤加弹为核心,包括喷丝前道配套、布料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自主品牌、高档服务业等在内的一揽子项目,“又有更多的农民要变成新的老板啦”。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记者 潘朝晖 高坡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 太仓:政协委员视察评议部门法治建设 11-11
  • 太仓:一个乡镇农技站的“新生”之路 10-11
  • 太仓:开通至洋山港“穿梭巴士” 8-13
  • 太仓:港口经济好中求快 8-5
  • 太仓:建立养老护理培训基地 7-26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