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人物
 最近更新
  • 张雨生:沧桑老人的拳拳爱
  • 范坤荣: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 沈永根:科学养鱼闯出一方
  • 周效田:事业在他乡闪光
  • 陈建华:濮院毛衫明星代言
  • 沈永根:当好农民致富的“
  • 春运火车票起售
    春运火车票起售
    2008年第一场雪
    2008年第一场雪
    乌镇镇慈善分会成立
    乌镇镇慈善分会成立
    抗癌明星谈感受
    抗癌明星谈感受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张毓强:行业领袖的“资本化生存”

      张毓强在2004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做全球行业老大的雄心。他很早就洞察到,由于玻纤产业的特点,规模经营效益显著,需要不断地投入,而投入,则离不开资本运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张毓强在个人利益和企业发展短期有冲突时,选择了后者,把巨石集团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暂时让了出来,巨石因此能有10年50倍的发展。

      现在,借助资本之手,巨石集团将完成冲顶全球行业冠军的目标。


      资本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资本却万万不能。

      如果让巨石集团总裁张毓强回顾这个10年,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就在“资本”二字。

      曾经因为缺少发展资金,张毓强差点把这个由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卖给老外。回想起那段往事,张毓强心有余悸——假如当年那笔生意做成了,今天的中国,就少了一家世界级的行业领袖。

      而正是由于资金之困,张毓强和他的团队较早意识到资本运作的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取舍的哲学。

      很多时候,正是雄心让人更懂得放弃。

      上市,进入世界玻纤第一集团军

      张毓强应该很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天地间一无遮挡。他特意盖了这么一座整个桐乡开发区独一无二的高楼,特意选择了高楼19层的那间办公室。

      每天,他乘电梯从1楼到19楼,这一过程有点类似某种让人脱胎换骨的旅程。抵达那个高高在上的目的地,张毓强走出电梯,习惯性地看一眼窗外:还是那个天空,一无阻碍。

      对于张毓强的事业而言,外来的阻碍即将被全部清除:巨石成为世界玻纤行业老大指日可待,确切地说,就在明年。

      理由很简单,巨石以10年壮大50倍的速度在大胆增长,而那些曾经的行业巨头们,它们多半保守于现状,渐至萎靡。

      在外来的阻挡全部被清除之后,张毓强要面临的,恐怕更多的将是来自自我的压力:如果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那么下一个目标何在?

      最痛苦的往往并不是对手强大,而是根本找不到对手。

      那么就自我超越,2008年成为全球老大,能做80万吨的产能,2012年就给自己一个150万吨的目标。

      这个数字,是1995年巨石的100倍。真是一个让人惊讶的速度!

      “事实上,1995年的1.5万吨产能,已经是国内最大,但跟国外巨头动辄几十万吨的产能相比,我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张毓强回忆。

      就是从那一年年底开始,玻纤行业进入了一个全球低谷期。“可以说是外忧内患,国际巨头打压厉害,国内整个行业都很紧张,企业销售状况不好,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巨石集团总裁助理陈纪明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挺过了两年行业冬天的巨石,1997年,步履依旧沉重。

      那一年,随着全球玻纤行业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玻纤业前景看好。“我们也知道前途光明,但资金瓶颈一直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使我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陈纪明说。

      熟悉玻纤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以一条3万吨的池窑拉丝生产线为例,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3亿元。

      除非固步自封,否则想要前进,就必须有巨额资金的支撑。

      当年全球排行第三的一家国际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看中了巨石。

      “他们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拨人,跟我们谈了10个多月,想合资,要求控股80%。”陈纪明说,“他们就是想达到控制巨石的目的,控制了巨石,也就控制了整个中国玻纤业。”

      要把自己亲手培养的优质企业拱手让给老外,张毓强心中当然是不服的,但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资金问题怎么解决?这真是一个棘手的矛盾。

      “幸运的是,那时的国家建材局知道了我们这个情况,提出了巨石上市的建议。”张毓强说。

      上个世纪末,中国的证券市场尚未成熟,企业上市需要“名额”。“当时国家建材局有一个上市名额,于是将另外几家希望上市的企业合并成中国化建(中国玻纤的前身,600176.SH)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巨石就是其中之一。”

      上市之前,巨石集团本是张毓强名下振石集团业绩最优秀的全资子公司。为了获得国家建材局的上市名额,张毓强相当“大方”地把巨石集团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让给了中国化建,而自己的振石集团屈居第三大股东之位。

      1999年3月,“中国化建”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1亿元,解决了巨石集团当时迫在眉睫的发展资金问题。

      “有了资金,我们马上开始筹建国内最大的1.6万吨无碱池窑生产线,并于2000年底建成投产。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巨石进入了全球玻纤企业第一集团军的行列,意义重大。”陈纪明之前一直负责生产和管理部门,在巨石集团16年的工作让他亲历了巨石许多转折性的历史时刻。

      而占中国化建总资产30%的巨石集团,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所占比例早已超过90%。“一度还曾超过100%,因为那时候,中国化建旗下其他子公司盈利状况不佳,巨石还填补了部分负增长。”张毓强笑言。巨石集团的迅速发展,使玻纤成为中国化建的主业,于是这家上市公司干脆更名为“中国玻纤”。

      “由于占股比例和净利润比例严重失衡,有人认为巨石集团那时候的上市吃亏了。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的上市是明智之举。”张毓强说。在他心中,巨石能走多远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拥抱弘毅,成为全球三甲

      今年年初,张毓强的手终于和联想控股旗下公司——弘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赵令欢的手握在了一起。

      这应该是张毓强非常期待的一次合作,巨石集团用18.5%的股权,换取了弘毅7500万美元的投资。

      这7500万美元的投资马上被用于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的建造中。这条生产线于去年8月动工,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纤池窑生产线,总投资14亿元,已于今年5月中投入运营,并在6月初达到各项设计指标。

      巨石集团同风险投资的接触,从2003年就已开始。

      当年已是玻纤制造业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巨石集团,对外面临着全球玻纤巨头的打压,对内面临着国内新崛起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为了进一步确保本身的竞争地位,急需大笔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而作为母公司的中国玻纤资金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有效供给新的资金。

      “我们一度考虑过海外分拆上市,并于2003年进入上市程序,后来由于政策原因,最终没有成功。”陈纪明介绍。

      有政策规定,上市公司的主导产业不可单独分拆上市。占中国玻纤净利润90%以上的巨石集团,未来分拆无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巨石开始寻求风险投资。

      “来谈的很多,国内国外的都有,至少有30家,我们初定了其中13家,最后选择了弘毅。”陈纪明说。

      弘毅,这家运作刚刚4年的投资公司,背后的大股东是联想控股,其投资人还包括美国高盛等国际著名投资机构,现阶段共管理三期基金,资金总额近60亿人民币。

      “弘毅是我们最后接触的,谈了只有3个月,最终确立了合作。”张毓强告诉记者。优惠的条件以及联想控股的背景是最终选择弘毅的原因。

      对此,资本市场的专家分析,虽然巨石集团是国内玻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因其本身无法海外上市,海外基金无从下口,巨石集团海外私募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本土背景的弘毅基金自然更受青睐。

      中国玻纤有关人士则表示,之所以选择弘毅投资作为合作伙伴,主要是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并希望借助弘毅在并购投资方面的丰富经验,帮助中国玻纤今后对行业进行整合。

      这位人士同时表示,弘毅投资的身份仅仅是财务投资者,不具有其他企业“曲线入股”的背景。双方签订的协议对今后弘毅出售股权时的对象作了限定,规模超过中国玻纤的其他几个国际玻纤巨头被排除在外。

      “当然,我们也有另外一些考虑,”陈纪明说,“弘毅看好巨石,巨石也希望借助弘毅,最终可以实现巨石集团的整体上市。”

      陈纪明的说法在2007年8月28日得到了证实。

      那一天上午9点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显示牌上,代号为600176的中国玻纤,在停牌半月后,复牌第一天立刻封停。这样的情形持续了3天,之后几日,中国玻纤又陆陆续续拉出几条阳线,到9月6日收牌,价格涨至30.75元,比起8月10日停牌时的19.93元,上涨幅度超过50%。

      造成中国玻纤股价迅速上扬的原因,正是其8月28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中国玻纤将收购其子公司巨石集团合计49%的股份,收购完成后,中国玻纤所持巨石集团股权将从51%增至100%。

      接下来,中国玻纤大股东决定,将把总部搬到巨石集团那座著名的科技大楼。而巨石,则朝着全球玻纤行业老大的位置稳步迈进。

      资本,成就更大的雄心

      有一点可以肯定,张毓强在2004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做全球行业老大的雄心。

      2003年,他向桐乡市政府申请1平方公里的土地时,对方还有些难以置信,“这么大,能用完吗?”

      张毓强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在2010年以前填满它,把这里建成30万吨玻纤工业基地。”

      “事实上,这块土地我们现在就填满了。”陈纪明说。

      自2004年至今的3年多时间,巨石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生产总规模超过45万吨,不仅大幅度超越国内外同行,在2005年还成为亚洲最大的玻璃纤维企业,今年又超过美国两家著名的跨国公司,跻身世界前二。

      借助资本之手,巨石冲顶全球行业冠军的目标就在眼前:短短的3年多时间,巨石在桐乡基地连续建成投产了三条特大型生产线,新增玻纤生产能力超过28万吨,这在世界玻纤工业史上绝无仅有——

      2004年,巨石集团的投资力度达到了此前10年所有投资的总和,投资6.5亿元、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年产6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建成投产,为30万吨玻纤工业基地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世界最大、装备最先进,总投资达11亿元的年产10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于2006年2月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巨石集团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7年5月,通过在10万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与提高,巨石又建成投产了一条全球最大、总投资达14亿元的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

      除在桐乡基地的快速发展外,巨石集团还加强了在国内外的战略布点。通过进一步投资,位于江西省的巨石九江基地的玻纤生产能力已经达到7.5万吨,累计投资超过5亿元。在四川省,巨石成都基地自2004年开始建设,已经累计投资超过7亿元,形成了7.5万吨的玻纤生产能力。今年5月份,成都基地三期工程年产4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已经开工建设,项目投资达5亿元。在海外,南非年产1万吨玻纤短切毡生产线也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

      “玻纤这个行业,不前进就后退,别无选择。我们每年的发展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张毓强颇有些自豪地盘点着,“这个30%还包括各方面,产值、销量、利润、出口……所有你能想得出的经济指标。”事实上,玻纤产业属于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规模经营效益显著。另外,玻纤质量的稳定性,是决定行业和企业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这在客观上也要求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因此,这个30%的增长,依靠的就是不断地投入,而投入,则离不开资本运作。

      正是由于张毓强很早就洞察到这一点,他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的确,我早有野心要做全球行业老大。但野心不是梦想,它比梦想更现实,它需要你从现在就开始做,有动作、有付出,还要专一、专注。”张毓强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表情。

      巨石,这家曾经的作坊式二轻集体企业,在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现代化蜕变后,正显示出某种标本意义。

      它仿佛中国10年来经济增长的一个缩影,从乡土,走向全球。
    来源: 《浙商》杂志 作者: 苏旭 朱文新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