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姜堰:顾高“倾叙站”专听
  • 淮安:为“快速货运”定标
  • 江州:“五大举措”防腐抓
  • 沭阳:1.6万灵活就业人
  • 海门:实行干部监督“五卡
  • 浦北:推“四新”建设新农
  • 香港迪斯尼"雪亮圣诞"开幕
    香港迪斯尼"雪亮圣诞
    圣诞老人上岗
    圣诞老人上岗
    最富贵的圣诞老人
    最富贵的圣诞老人
    吉林今冬首现雾凇奇景
    吉林今冬首现雾凇奇景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昆山:“富民优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江苏昆山,全国百强县之首。提起小康,当地人最为骄傲的,不是一年近1000亿元的GDP、3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40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而是“富民的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发展首先为富民,评价最终在群众。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富民优先”战略,把富民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完善群众持续增收机制,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最新统计表明,昆山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增长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增长14%。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1.81∶1。

      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老百姓认不认可小康,就看富裕程度。而看富裕程度,不仅要盯着平均数,更重要的是看达到平均数的人数,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要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只有努力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提升全面小康的惠及面与认可度,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

      翻开昆山市“十一五”规划,25项指标有17项涉及民生问题。昆山还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强化了对“富民工作”、“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考核,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首次作为重大项目列入新的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昆山在大力精简政府部门的同时,新设了“富民强村工作办公室”。为此,昆山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民技能培训“埋单”。目前昆山80%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全市22万农村劳动力有19.8万在非农领域就业。

      鼓励合作创业、合作富民,是昆山的又一创造。全市组建了200多家农村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一半以上的农户在富民合作社拥有了股份。农村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企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农民创业的服务和资金难。如今昆山农村每4户就有一个“老板”,农民创业性收入比重大增。

      就业富民、物业富民、创业富民、产业富民之外,昆山又撑起一把“保障安民”的大伞。市财政每年拿出6亿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近10万女满55岁、男满60岁的农民“无门槛”直接进入农村养老保障,31万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去年,昆山农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的收入占其总收入近15%。

      富民优先,核心是完善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持续增收机制。这个“核心”如今在昆山效应初显。调查显示,昆山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村家庭占75%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于经营性收入、投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比重稳步上升,占总收入的40%以上,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提高到76.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记者 龚永泉 杨晴初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