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进我市的任何一个农民新村,都能看到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屋前绿树成荫,小区内超市、药店、理发店等一应俱全。那么,居住在农民新村内的失地农民,是否真的如表象上那么安逸?
梧桐街道东方小区的姚建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3年前,他的梦想实现了。2004年土地被征用后,他用补偿款在市里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内建造了新房,他说:“现在,我们喝的是自来水,做饭用的是燃气灶,走的是宽阔的水泥路,想去市区的话,一出小区就能坐上公交车,衣食住行比城里人差不了多少。”他说的是事实,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许许多多的农民变为居民,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日子正越过越滋润。
最大感受:不用干农活,生活舒适了
走进东方小区,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将那一排排充满现代气息的三层楼房与传统印象中的农民房联系在一起,小区内超市、百货店,每过一个路口总能看到几家,极大地方便了小区内居民的生活。在姚建金家中记者看到,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液晶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他说:“3年前的土地征用与旧房拆迁,终于让我这个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民变成了城里人,我用补偿款造了新房,并用存款买了家电,现在这里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我家这样的条件。”在新村里住了3年,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下班后不用再干农活了。以前,他一天到晚都在田地里忙碌,妻子跟两个儿子下班后也要到田地里帮忙,忙忙碌碌一年,但也存不了几个钱。刚搬到新村时,一下子从忙人变成闲人 ,姚建金感觉有点不适应,但渐渐他感觉到了住在新村的便利。以前要买东西甚至买菜都要骑上20多分钟的自行车赶到市区去买,现在只要下楼就能买到了,如今他大多“泡”在小区的茶室里,有时还去文化活动中心锻炼一下身体,生活挺自在。
东方红村村委会主任夏金标说,为了消除失地农民搬进新村时的不适应,他们在新村里设立了文化茶室,开辟了健身娱乐场所,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民新村因处于市区范围,很多没有工作的失地农民都趁着这个机会,在市区从事三产,以增加家庭收入。“现在仅房屋出租这一块就抵得上以前一户农户的全年总收入,而且新村里的农民大多有自己的职业,这样一来腰包就更鼓了,物质条件好了,村民们就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精神生活也提高了,所以大部分失地农民住进新村后感觉比以前舒适了。”夏金标总结说。
最大差别:窃贼多了,治安变差了
然而,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住在城南村振华小区的朱建强说,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新村里偷东摸西的“贼骨头”多了,治安变差了。据了解,现在失地农民都有好几层住宅,大部分家庭都把它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收取房租以增加家庭收入,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新村内居住人员比较复杂,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人都租住进来,其中就掺杂着部分“犯案人员”,房东只管把房子租出去,而不问承租人的身份。在新村里住了几年下来,朱建强明显感觉到治安比以前差了很多,每天都能听到哪户人家进贼了,哪户人家的子女被打了等等,盗窃、打架斗殴成了很多新村农民对外来人员的最深印象。他建议村里应该对租房者和出租者进行统一登记管理,房东跟租客实行登记制度,同时村里还应该把成立的巡防队、护村队充分发动起来,逐步改善农民新村的治安状况。
除了安全感缺失外,农民新村的卫生状况也是让失地农民颇感头痛的事。记者在“小蜜蜂”附近的农民小区里发现,小区内道路上的尘土非常多,垃圾箱的外边都堆有很多垃圾,其中一处高约半米左右的垃圾堆,已经将半个马路占据了,途经这里的周女士不得不将儿子紧紧牵着,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周女士说,这些生活垃圾都是附近居民和租在这里的外来人员倒的,已经有好几天时间了,一直没有人来进行清理,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并且还有蚊虫到处飞舞。
最大遗憾:邻里情变淡,近邻不如远亲了
市区莲花小区的失地农民周月珍搬到新村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她告诉记者,自搬进来后,由于邻里之间相互不太熟悉,所以平时也很少串门,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已经越来越明显。据了解,因失地农民建新房都是按照抽签的形式来安排房屋的位置,一些关系较好的老邻居因抽不到一起而分开了。虽然新邻居也是同村的,以前也都认识,但毕竟相处时间短。周月珍说,刚搬来时,她还会跑上一段路去以前的老邻居家聊聊天、拉拉家常,但毕竟不是很方便,所以现在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与现在的新邻居,因相互之间平时都不大出门,平时照个面都难,更不用说发展邻里关系了。在采访的10多名失地农民中,大部分人表示比较遗憾的是邻里之间的情谊不像以前那么深了。
与市郊失地农民情形相反的是,乡镇上的失地农民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多乡镇里的失地农民由于不像市郊失地农民那么容易将房子租出去,他们很少有人用这笔钱再造新房用于出租,往往把钱存起来另作他用,因此也不存在邻里之间“移位”而造成邻里之情变淡薄的现象。他们的最大感受就是失了地之后,手中可支配的钱变多了,生活好过了。
据了解,目前全市农村有条件的地方都在实施新村建设,当地政府为农民建房提供帮助和相关优惠政策,不少农民都是第一次按照专业设计师免费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这一优惠政策住进了新居,既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农民新村建成后虽然改善了失地农民的物质条件,但因其管理功能较为薄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住在农民新村的失地农民普遍认为,农民新村也应该和市区的小区一样,搞好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这样才能让他们住在新村里住得更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