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平江: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 淮阴:推行干部任前“实绩
  • 启东:特困病人住进“惠民
  • 海门:普新村里民为大
  • 沂水:管好农民"保命钱"
  • 沭阳: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
  • 学生时装作品竞艳
    学生时装作品竞艳
    “世界小姐”拜佛祈福
    “世界小姐”拜佛祈福
    昂贵面包圈1000美元
    昂贵面包圈1000美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兴化:‘绿色’成为兴化农产品主要特征

      菊黄蟹壮,稻香鱼肥。金色的秋天又一次给农业大市兴化百万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以往以产量高引以为豪的农民们,如今对“生态”、“绿色”有了深切的感受,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据了解,兴化市获得权威部门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有200多个,其中水产品34个。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绿色’成为兴化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发展兴化高效农业的一个新的思路……”

      在兴化市燎原养殖公司的千亩扣蟹养殖场内,记者看到这里长满了翠绿色的水花生等水草,十几个身穿摸鱼用的皮衣的农民正涉在齐腰深的水中,用带柄的网兜捞起只只张牙舞爪的小蟹……在场的省淡水产品研究员唐建清给我们讲解说,所谓“生态螃蟹”,就是要营造原生态的养殖环境,喂养天然的饲料,不用含添加剂的饲料,不用化学药品治疗蟹病,增强螃蟹的“野性”……这里的养殖环境和喂养方式完全符合这几个条件。

      兴化市水产局负责同志介绍,全市的7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中有50万亩放养或混养螃蟹,都是按照生态养殖的要求养殖的,老百姓称之为“科技螃蟹”。市水产局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今年每亩生态螃蟹的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比上年上升25%以上,其中生态蟹、品牌蟹起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拥有亿元资产,跨苏、皖、鄂养殖螃蟹面积12万亩的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3亿元,创利税2200万元。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水产博士薛晕将其成功的秘诀概括为“四个化”:生态化——养殖环境、水体、天然饲料全部达到原生态标准;标准化——与省和泰州市共建研究所,制定了规范的养殖标准,并且严格实施;品牌化——其“泓膏”大闸蟹品牌已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我国港澳地区;产业化——目前已开发了蟹粉、蟹黄、蟹油等10多个系列产品。

      兴化市叫响生态品牌的不仅仅是水产品,还有蔬菜等农产品。前不久,兴化市沙沟镇、缸顾乡在上海经商的农民经纪人,联合在上海浦东的双拥大厦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水生蔬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沙沟金莎牌荷藕等食用营养价值,介绍了千垛牌慈姑、芋头等水生蔬菜,引起上海各大宾馆饭店的浓厚兴趣,一举拿到了300多万元的订单。

      兴化市香葱种植面积达20万亩,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打产品。为创造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他们请省里的有关专家组成技术顾问组,会同兴化技术质量监督局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这个标准成为江苏的“省标”。加工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纷纷与农民共建生产基地,目前已有10万亩农田成为公司“绿色车间”。

      与企业建立基地同步,兴化市按照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在全市建立了30万亩的绿色高效农业基地。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用以奖励绿色产品的开发。

      在兴化,利用桑田、林地、湿地建立生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已呈山花烂漫之势。兴化市大地蓝绢纺公司为满足原料供应,建立了万亩绿色桑田基地,树上桑叶碧绿,树下草鸡逐食。昭阳镇奚金华投资70万元,在一片废地上种植了80亩意杨树和60亩牧草,将四周100亩荒废的鱼塘整修成精养鱼池,实行鹅、树、鱼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一年的纯收益逾50万元。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通讯员 袁开建 徐长江 记者 顾介铸 赵晓勇 姜圣瑜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