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昌平:农民做广告政府来买
  • 长兴:“关爱女性”活动进
  • 大丰:50万吨生物柴油项
  • 宁乡:弄潮西线产业带 经
  • 温岭:人人参与 掀起创业
  • 安吉:成立首家社区教育学
  • 壶口瀑布景象壮观
    壶口瀑布景象壮观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开幕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开幕
    图坦卡蒙露真容
    图坦卡蒙露真容
    英国女性每天照镜子71次
    英国女性每天照镜子7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沭阳:探索农村健康保障新路径

      让农民多得实惠少花钱——沭阳探索农村健康保障新路径

      既要为农民办实事,又要让农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人口大县沭阳县近年来在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网过程中作出可贵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引入“BOT”改水,农民水费每人每月不超过2元

      缺水或水质差曾一度影响着沭阳不少地方农民的生活,尤其是该县刘集、北丁集、悦来等这些被称为“西南岗”的乡镇更为严重,不仅农田用水紧张,老百姓吃的都是“砂礓水”,水中带有泥浆,含氟量高,人长期吃后牙齿变黄。

      改水资金主要靠省、县补,但不够。如何让老百姓既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又少花钱?该县引入BOT模式,即通过特许经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兴建水厂。刘集镇的大兴、南岗庄两村,引进涟水客商投资21万元,在两村之间建起一座水厂,平均向每户仅收50元钱,就使1450户近6000口人吃上安全卫生水。水厂建成后,由承包的个体大户负责维修,但对水费严格控制,仅以成本价收取,一般的农户每人每月不超过2元。截至目前,该县共引入外地客商和本地大户投资的328万元兴办水厂,让不少吃水困难的偏僻乡村用上了放心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3%。

      新法厕所改造,给每户节资160元

      从去年12月起,沭阳县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清理了镇边、路边、河边、桥边的露天粪坑、垃圾和不卫生厕所,新建了一批沼气池和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为尽可能让农民少花钱,该县还专门请专家进行设计,对原有的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造,由原来常规的平行三格式改为品字形三格式,每户可节约板材一块,同时,将厕所从院外改到院内,利用好两到三面墙角。通过这样的改造,可直接为每户节约资金160元。以1.2平方米的改厕标准计算,在省、县每户400元补贴的基础上,每户只需拿出440元,就可用上干净整洁的厕所。

      改造后的平房厕所与城里人家中的卫生间一样,地面上铺有地板砖,安有座便器,座便器下与化粪池相连,化粪池产生沼气用于做饭、照明等,平房上还装有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没地方洗澡的问题。眼下,全县农民改厕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全县已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243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2.6%。

      新农合,专为贫困患者开设“绿色通道”

      “交了10元参加新农合,两次住院补助就领了7000多元,真是救了我家孩子的命。”沭阳县华冲镇华冲村村民荣佑杰激动地说。荣佑杰17岁的儿子荣品患有尿毒症,去年12月20日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后,因家中贫困,急等着报销的医药费来继续买药。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根据其实际情况,省去其它手续,以“绿色通道”的方式直接给予报销。

      沭阳县早在2003年就开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是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早的试点县之一。该县在报销方式上也不断创新,去年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上直报系统。对于特困、急症的患者,采取“绿色通道”形式,不需层层上报审核,到县合管办直接报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参保率已达97.84%,以“绿色通道”形式报销的有32人。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魏杨吕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