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胡锦涛赴安徽考察 强调落
  • 李明博谢中国促六方会谈
  • 劳动合同法专家:无固定期
  • 农民工在想什么? 浙江发
  • 辛格发表《21世纪的印度
  • 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
  • 喝碗腊八粥
    喝碗腊八粥
    省政协会议开幕
    省政协会议开幕
    布朗接见郑智董方卓
    布朗接见郑智董方卓
    狂欢节预演激情洋溢
    狂欢节预演激情洋溢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十七大报告起草人施芝鸿撰文谈十七大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蕴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这就是: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报告在回顾总结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程、经验以及阐述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有两句斩钉截铁的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另一句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所阐明的这样一篇全面的、发展的“改革论”,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完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是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有助于齐心协力完成改革攻坚的。

      应当说,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也是新时期以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新发展。人们从中不仅激荡起对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提高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近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而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

      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形成了巨大压力。党要在如此严重的困境中重新奋起,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困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坚定地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以1978年我们党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两句话,把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说得很透彻、很深刻。联系当时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大势,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其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至少有这么三条:一是要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给我国造成的危难和困境,在治穷致富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是要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使我们这个党成为这个新的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三个方面的背景以及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大力度地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回首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们党领导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目的与效果是如此统一,之所以当一些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而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却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是依据新的伟大革命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的。

      那么,我们党是怎样在实践中把新的伟大革命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统一起来的呢?简单地说,就是严格区分了作为“基本制度选择”的社会主义革命同作为“好的政策选择”的新的伟大革命的界限。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完成了对社会主义这样一种“基本制度选择”之后,之所以还要进行“好的政策选择”,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要“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而所谓“好的政策选择”,最根本的就是对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选择,以及对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政策的选择。显然,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这样一种“好的政策选择”,坚持和深化了“基本制度选择”,并且使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就是十七大报告精辟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这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航船能够不断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的根本原因。

      永远铭记和深刻认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为推进改革开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顾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用“三个面貌”的变化和新时期“三个最”的论述,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成就;用“三个永远铭记”,浓墨重彩地讴歌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用“十个结合”,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新的宝贵经验。这样,党的十七大就把论述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落实到了既见物又见人上。

      应当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时,开宗明义强调的关于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伟大成就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的精辟概括;同样应当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新时期“三个最”的举世瞩目成就的估价,是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伟大成就,在另一个层面的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的精辟概括。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所出现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党的先进性的全面增强,在这些论述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马克思说过,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而党和人民又是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主体力量。我们要观察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能不对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一番深入考量。

      近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首先是中国人民面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是,在这场以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深刻变革中,中国人民以实事求是取代了“两个凡是”,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万众一心地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团结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执政党思维取代了革命党思维,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勇敢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中,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近30年改革开放带给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还深刻地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的新时期“三个最”上。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5.7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正是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的这一切发展进步,是怎么来的呢?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做到“三个永远铭记”。应当说,这“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生动地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紧接着这“三个永远铭记”,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有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论述。这就是:“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这段重要论述表明,先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继承和发展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所谓继承,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所谓发展,就是明确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时,正是把它作为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之一来强调的。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既要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来推动深化改革,又要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正是改革开放能顺利完成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主题中关于“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述,人们当可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毫无疑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样坚定、坚强、坚韧的中央领导集体引领,就一定能够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发展了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得到继承和发展。毫无疑问,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来的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扎实的奋斗中得以实现。

      深刻理解我们党在近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选择这样一个角度来总结经验,一个重要原因是,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具有普世价值和普世意义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来就是对所谓贫穷的社会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就是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打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依次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动因时,曾经这样说过,“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造成的结果是:“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他还举例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正是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引发了我们党的深刻反思。反思的结论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党对于“主义”的反思,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而又落脚到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的真正坚持上来。这就是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逻辑。让我们循着这个内在逻辑,来看一看“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吧。

      第一个结合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中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互利、普惠、共赢。

      第九个结合说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总而言之,贯穿这“十个结合”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成就,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特点。这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制度和模式问题议论纷纷,既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既有认为难以置信的,也有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担心中国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向外输出、造成所谓“模式威胁”的。当然也有对我们自己创造的成功制度和模式不屑一顾,而总想着另外去寻找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党自有明确的主心骨,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到这里,有必要强调,我们党和国家历来认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适合于中国国情。我们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制度文明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所创造的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我们高度尊重人类发展的差异性和文明进步的多样性。我们既然一再强调走自己的路,就决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别国照搬照套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所以,所谓“模式威胁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