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乌克兰最高行政法院宣布乌
  • 嫦娥计划将把全球探月研究
  • 党的十七大报告诞生记
  • 上海市委湖北省委主要负责
  • 智利法院同意对皮诺切特家
  • 钟南山称医改不成功不等于
  • “嫦娥”亮相王府井
    “嫦娥”亮相王府井
    97国家队点球战胜95御林军
    97国家队点球战胜9
    宝鸡发现桃花水母
    宝鸡发现桃花水母
    澧县有株奇樟树
    澧县有株奇樟树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俄罗斯力保探月优势 将联手中国探测火星

            俄中两国探月计划的本质区别在于,俄已完成了对月球的基础研究,开始进入对月球实施大规模开发的阶段,而中国目前的任务是研究月球的结构和资源

      1940年生于乌克兰的格奥尔吉•波利修克亲眼目睹了苏联航天事业的辉煌,也经历了它的一蹶不振。如今担任俄罗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他,在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即将发射之际表示:“第一位航天员的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航天大国的行列;而第一颗探月卫星的发射,则开辟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嫦娥”并非重复前人

      40多年前,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波利修克,这位集火箭和炮兵科学院院士及中将军衔于一身的“儒将”,当年参与制订了俄罗斯众多的航天计划。

      波利修克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对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表示由衷的祝贺。他表示,任何国家的探月计划都是从对月球远程探测开始的。中国此次使用的嫦娥一号,可称得上是探月卫星的经典之作:首先,卫星配备的多个科学探测仪器,在世界上都是首次使用。例如激光高度计和立体相机,能绘制出完整而精确的月球立体地形图。其次,嫦娥一号的仪器搭配堪称经典,可以发挥出卫星的最大探测功效。

      “中国的嫦娥工程并不是重复前人走过的路。中国科研人员的许多研究方向,是之前的探月计划没有涉及的。”波利修克向本报记者表示,分三个阶段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

      俄邀请中国参与探月

      波利修克表示,前苏联在月球探索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其月球车已经多次在月球表面进行实验,并且取回了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他介绍说,俄罗斯在2006年制定了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2009年发射自动探测器绕月飞行,其目的是为未来月球车登陆选择地理位置;第二阶段,在2011年向月球发射科学实验室,开展月面土壤分析。波利修克指出:“这项任务我们计划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已经邀请了印度、中国和欧洲国家参与。”

      第三阶段,在2013年使用多架月球车展开月球资源研究,将月球土壤样品带回地球,并选择建立月球自动探测基地的最佳区域。第四阶段,从2015年开始月球自动探测基地的建设。基地将容纳几百个科学仪器、月球车和实验室,分为实验区、着陆区、能源供应区不同功能区等。

      波利修克强调说,俄已向中方发出邀请,参与俄第四阶段计划的实施。他表示,俄中两国探月计划的本质区别在于,俄已完成了对月球的基础研究,开始进入对月球实施大规模开发的阶段。而中国目前的任务是研究月球的结构和资源,为今后实施更大的计划做准备。

      中俄将联手探测火星

      目前俄太空研究领域的三个主攻方向,即星体研究、天体物理学、太阳系研究,都吸引了中国同行的参与。

      波利修科表示,俄中两国在空间探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这得益于两国间的协调行动机制。两国政府间成立的航天合作分委会,对于协调两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计划,以及加强沟通与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双方确定于2009年联合对火星及其卫星进行探测。届时,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搭载一颗中国的微型卫星探测火星环境。两国共享火星探测成果。

      波利修克说,以前两国的航天合作仅局限于某项仪器的买卖或共同开发,现在两国的合作开始向更大更高的层次迈进。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董爱波 编辑: 陈涌庭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