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李源潮兼任中组部部长 梁
  • 中国空军启动飞行学员招收
  • 今年495万高校毕业生1
  • 中国首富杨惠妍之父向北大
  • 专家预测京沪高铁全程票价
  • 温家宝将出席上合组织总理
  • 新型旅游观光车亮相
    新型旅游观光车亮相
    赖斯遭到"血手"抗议
    赖斯遭到"血手"抗议
    万只国王企鹅下蛋
    万只国王企鹅下蛋
    市民改装奥运五环自行车
    市民改装奥运五环自行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嫦娥一号26日18时左右将进行第二次变轨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状态良好,工作正常。昨天嫦娥一号经历了第一次成功变轨,把调相轨道的近地点从200公里调整到了600公里,这是它10次变轨当中的第一次,接下来还要进行9次不同的变轨,第二次变轨就在今天18时左右。

      昨天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变轨之前,嫦娥一号卫星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这是它的轨道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随着“嫦娥女儿”的成熟,它开始逐渐走出“地球母亲”的视野。在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第一次变轨成功,之后它的轨道的近地点从200公里抬高到了600公里左右,而远地点保持51000公里不变。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告诉记者,嫦娥一号的第二次变轨将在它围绕16小时周期的椭圆轨道运行一圈半以后,也就是在24小时以后的今天18时左右进行。今天进行的第二次变轨是近地点变轨,变轨后远地点从51000公里调高到71000公里,而近地点保持600公里不变。

      相关链接“嫦娥”开始探测工作

      尽管嫦娥一号卫星要经过十多天的飞行才能进入工作轨道,但其携带的部分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已于25日晚7时许进入工作状态。

      记者在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地面应用系统处看到,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调动嫦娥一号携带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工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将可以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4万公里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状况。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在空间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具有重要价值。

      嫦娥一号共携带了8种有效载荷。其中,CCD立体相机负责为月球“拍照”;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有关月表主要物质类型及其分布的信息;激光高度计提供月球地形的高程数据;伽马/X射线谱仪确定月球表面元素类型和资源分布;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亮温温度,计算月壤厚度;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探测原始太阳风离子的能谱,包括太阳风的体速度、离子温度等。据新华社

      名词解释什么叫卫星变轨?

      所谓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

      变轨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的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以及遥控技术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是在远地点进行的。绕月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介绍说,按照计划安排,从10月26日开始,卫星还将在近地点实施3次变轨。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次变轨,即10月31日实施的变轨。卫星将在那次变轨后,正式踏上奔月的征程。据新华社

      由中国宇航企业精心制造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模型,昨日在王府井工美大厦首发,模型分1比35和1比50两种规格。模型刚一亮相就引来顾客的关注。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记者 王大鹏 殷楠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