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上虞:企业与欧盟企业“面
  • 丹阳:与东海劳务合作全面
  • 吴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桑蚕
  • 富川:五万农民转型当“产
  • 德庆:“农业富民”看得见
  • 双峰:农业大县巧做新型工
  •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扬州开通“水上公交”
    扬州开通“水上公交”
    “姚明纪念章”在北京发售
    “姚明纪念章”在北京
    巨型“花鼓”亮相凤阳
    巨型“花鼓”亮相凤阳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兴化:让百姓享受文化建设成果

      连日来,兴化城区每天晚上都有数以千计的市民漫步街头,观赏这四面环水的“荷叶城”的夜景。那清代剧作家孔尚任撰写《桃花扇》的拱极台,如今已是依水而建的河边公园,城楼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与海池河畔“大红灯笼沿河挂”的景观交相辉映,让人们“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依板桥故居而建的步行街上,古色古香楼台亭阁的灯光中,一簇簇翠竹在微风中摇曳,让人们联想起板桥先生“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著名诗篇……
      具有2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兴化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代文豪施耐庵在这里著就宏篇巨著《水浒》;素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刘熙载在这里讲学;“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在这里诞生……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在江苏实属罕见。

      如何让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如何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兴化市的决策者们,多次深入到群众中调查,多次问计于专家,确立了城市建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

      素有“金东门”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是一个由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历史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成危房,不少小巷下水道不通。市委市政府投资1700多万元对全城的近800条类似的小巷进行了全面维修。同时,对这里的文物遗址进行整修开放。始建于明洪武年代的古城墙是其他地区不多见的文物遗存,但已到了随时会倒塌、危及附近居民安全的地步。市里投资200万元对此进行了全面维修,同时将建设一个风格独特的古城墙公园,让祖祖辈辈在商业的喧闹中生活的居民们有一个安静的休闲好去处。位于“金东门”中心地带的赵海仙洋楼,是兴化民国时期一代名医赵海仙诊所的旧址,星转斗移,人间沧桑,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市里拨出专项资金对此进行维修,如今已再现往日的原样,正在规划建一个中医博物馆,让后人加深对祖国宝贵中医文化的了解。郑板桥故居原先曾被众多的其他建筑物所包围,附近就是一个不像样的公厕,人们去参观极不方便。市里新建了道路,整治了环境,在附近建起了花香鸟语,翠竹青青的“拥绿园”,设置了碑林,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到下午,不少戏迷们聚集这里,吹拉弹唱,俨然是一个“百姓剧院”。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池斋药店,至今还保持着当年民间“前店铺后作坊”的风格,市里多元投入对此维修。如今您一进入“金东门”地区,首先映入您眼帘的就是这个“老古董”建筑物。

      无论是位于商业繁华地段的明“嘉靖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宗臣故居,还是当代国学大师李详的故居,都是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优先保护的文物。至目前,兴化市已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省级5处,市级37处,仅今年新增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3处之多。

      兴化市不但注重让城里的市民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而且用历史文化提升百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位于大垛镇管阮村的郑板桥陵园,有“架子”而内容单一。市里组织专人搜集了大量资料供陈列室使用,一组反映板桥先生生平的浮雕已制作完毕,近日在板桥陵园亮相。位于新垛镇的施耐庵故居几经完善现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进一步修编整体规划,扩大景点区域,改善周边环境……10月11日,中国水浒学会与兴化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07年水浒文化曁明清小说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云集一代文豪施耐庵的故里施家桥,参观陈列馆,拜谒施公陵墓,对这里“水泊梁山”的景观赞叹不已……

      如果说有形的文物是百万兴化人民的宝贵财富,那么,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人们精神的“美味佳肴”。经过深入地调查和论证,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30多项,其中地市级10项。茅山镇的“茅山号子”、林湖的“栽秧号子”、竹泓的“木船制作工艺”、昭阳镇的判官舞等老百姓的杰作都在其中。尤其是原汁原味的板桥道情,不仅在兴化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深受外地游客的喜爱。今年10月26日举办的第八届郑板桥艺术节期间,这些古老的号子将在水乡大地上回荡……

      与让老百姓享受古代文化建设成果同步,兴化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其文化品位,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名城,让水与文化共流传。决定未来3年内,在已建成6个公园的基础上,将新建市政广场、双梅园、高兴东公路以南绿化广场、朝阳湖公园、森林公园、水上植物园、樟园和水上公园等8个公园。同时建设英武南路绿化景点、英武大桥南桥头绿化景点、长安大桥南桥头景点、严家大桥西三角地等街头绿地,让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满足市民游憩的需要,拓展绿色空间,造福水乡百姓。今年6月下旬,总投资约470万元的兴化城区板桥竹石园正式开工,占地约200亩的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和人民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也全面启动。即便是投资3.5亿元的兴化史无前例的城市防洪工程,也充分考虑增强其文化内涵,打造成老百姓满意的景观工程。王家塘已经建成的防洪墙上,有供老百姓休闲的凉亭、晨练的“体育场”;沧浪河上的防洪闸,则是水乡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海池河上的排涝站,则成了老百姓的观景台,放眼远眺,碧波荡漾,小桥流水,美不胜收……

      兴化市全方位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戴南“打造永不生锈的戴南镇”、张郭“创业富民,实业兴镇”的创业文化,李中“万亩荷花绿”、垛田“千垛菜花黄”的生态文化,纪检部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廉政文化都以其深刻的内涵,而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潜在的能量。目前,一个“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正在2393平方公里的水乡大地上掀起……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袁开建 徐长江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