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2007绍兴国税系列报告之一 我们处在一个“税务社会”中。 企业,已成为构筑经济社会的重要单元;你和我,每一个人,在越来越频繁的经济事务中,正在面对各项既有的、新增的税务事项。 那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些事项的执行者:国税部门身上。 国税部门行使的“公权”,与我们纳税人的“私利”息息相关。 “一切为了纳税人”,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因为其每一项变革,均涉及民生;办税大厅发生的点滴变化,均事关我们的时间和心情。 连日来,我们赴全市各地国税系统进行调查,并集中聚焦那些直接与纳税人发生关系的环节,以提供原生态的“税情报告”。从今天起,敬请关注《2007绍兴国税系列报告》。 绍兴县国税局正在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培养3万多纳税人的“民主意识”,为税务机关的行风改革、税务生产力解放获得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绍兴县,经历多年的行风评议后,税务干部和企业主双方正在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不要将服务停留于微笑等“表面”,而是真正致力于税务生产力解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加。 塑造税务生产力 李国梁先讲了一个故事。 李是绍兴县国税局柯桥分局副局长。今年,绍兴县一上市公司被发现漏税。但深入调查后发现,事情起因于企业对此项涉税事务的无知。 受此启发,该局随即开展了对企业的大规模政策辅导。“只要你想学,就一定有机会。”李国梁表示,对企业开展的这种“立体式”政策辅导,主要分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形式。 如新办企业主来听一堂税收政策课,开展出口政策调整等专项性辅导等。同时,派出相关人员,专门赴企业进行辅导,参与乡镇(街道)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 “税收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核算环节。”李国梁认为,在企业中普及税务知识,规范财务运作,化解税收风险,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纳税环境,是最大的服务,也是满足纳税人信息需求的题中之意。 绍兴县国税局负责人表示,在历经近10年的机关创建、行风评议后,无论是社会对机关人员的监督意识,还是国税机关本身的自我约束意识都有了极大的改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基本杜绝。因此,今年该局将服务的重点转向如何进一步解放内部生产力,以更少的人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这一领域。 优化税务资源 86名税务工作人员,31,207家纳税户,30多亿元税收。这是绍兴县国税局下属4家分局、1个税务所面临的工作局面。 如何以区区数十人之力,服务广泛分布于绍兴县农村的众多企业?绍兴县国税局做了一道“加减法”,其解决之道是“机械化操作”+“人工作习”。 所谓“机械化操作”,即将一般性的纳税事务交给电脑操作,通过以计算机为支撑的电脑系统,为千家万户企业服务,以此达到规范化、迅捷化服务,并杜绝了人为操作的因素。 “人工作习”则主要体现为,将税务人员、服务范畴这一网络广泛延伸至基层,重点着眼于提高纳税人意识、素质,以涵养更多税源,获得经济、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平水税务所将500份《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表》发到纳税人手中,以找出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福全税务分局推出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纳税人进行分片管理,将服务“承包”、考核到人。齐贤税务分局推出了税务“户籍制”,及时了解税源变化情况,使管理精确到“点”,以管住户籍、稳住税基、控住税源。 这一“加减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优化税务资源,为一大批正朝现代公众公司演化的扎根于农村的企业,及新一轮发展的家庭个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税务体系支撑。 还权于民的税务“民主试验” 事实上,上述活动均串联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培养纳税人的“民主意识”,使税务生产力的解放,获得最为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群众监督土壤。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里,执法机关一直是强势部门。”绍兴县国税局负责人表示,但近年来国税机关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越来越没“权”了。 变化起源于几年前的国税机关自我革命,通过引入群众监督、评议体系,以主动让渡集中于自身的权利。如今,他们正在逼近这项改革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告诉纳税人“自身享有哪些权利”等内容,使其实现从自发监督到自觉监督的转变。 绍兴县国税局的“民主试验”,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告知3万余纳税人自身享有的“三性”——信息性、权利性和程序性,并建立畅通诉求的渠道。 绍兴县国税局纪检组长董志根表示,目前该局的5个基层站所承载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比照“三性”内容,在内部加以规范,并将直接指向纳税人的各项服务内容,通过网络、通知单等形式,传递给每位纳税户。 正是基于此,绍兴县国税局正在进行的“民主试验”,无论对纳税人或国税机关本身而言,将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