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外媒:西方施压激发中国青
  • 12名火炬手将送圣火登顶
  • 穆沙拉夫催建中巴油气管道
  • 英首相将出席北京奥运会闭
  • 马英九高度评价萧万长博鳌
  • 国民党推出两岸开放时间表
  • 僧人升国旗植树祈福
    僧人升国旗植树祈福
    第一肥猫体重达16公斤
    第一肥猫体重达16公
    犹太大屠杀巡回展览
    犹太大屠杀巡回展览
    番茄池里“顶牛”
    番茄池里“顶牛”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中国扶贫新策略

      当首都北京张灯结彩欢庆中共十七大召开之际,在遥远的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身穿苗族盛装的周英坐在寨子中的小空场上和乡亲们一起收看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

      “这五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29岁的苗族姑娘说。

      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世代靠务农为生,收入微薄。

      2002年后,当地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了从雷山县城至西江的36公里公路,这一举措被西江镇党委书记郭建强看成是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贫困状况的重大契机。

      “2006年,西江镇的年人均收入为1679元,比五年前增长了三分之二。”他深有感触地说。

      2002年前,周英一家单靠种地的收入每年不到一千元,生活比较艰难。后来她承包了镇上招待所,每年收入增加到了一万多元。去年,周英贷款建起了三层吊脚楼式的家庭旅社,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了近300位游客。发展旅游使她家的年收入达到了五六万元。

      西江镇的变化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总结的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缩影。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这一扶贫效果在人类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指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汤敏对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信心。他说:“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一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够实现而且十分必要。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谛。扶贫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

      中国目前对于绝对贫困的定义是: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约30位经济学家不久前曾提出,政府应当提高贫困线标准,把更多人纳入扶贫对象中。

      郑功成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线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是动态的。”汤敏则认为,扶贫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

      “2000年左右时,中国的贫困人口降到了3000万左右,但在连续的六七年间贫困人口才减少了七八百万人。”他说,“剩下的这两千万中,有些人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工作仍然非常艰巨。”

      他指出,对这些绝对贫困人口,政府应当加强“救济式”扶贫的力度,提高低保水平,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来帮助这些人。

      同时他强调,应该保证“贫困不传代”,在教育、培训、工作、医疗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年轻一代掌握技能,将来能够自力更生脱离贫困,有机会成为中等收入者。

      中共十七大电视直播刚结束,周英的旅社里又来了客人。忙前忙后的她对今后的生活很乐观。她说:“我的贷款再有三五年就还清啦。”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白旭 娄琛 周之江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