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记者在洲泉镇屈家浜村建中丝绵有限公司看到,十几名农村妇女正排队领取自己一个月来做“钟点工”得到的报酬,她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日益成熟,我市农村已有近2万名“农民钟点工”。
近年来,我市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生产规模扩大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几十亩土地的种植、成千上万头牲口的照料,仅靠自家的几口人远远跟不上,甚至还可能延误最佳收获期,导致更大的损失,“农民钟点工”也就应运而生。
高桥农民傅国如承包了东方红果园后,前两年种植葡萄,翻土、施肥到防虫治病都是他和妻子两个人,每到成熟季节采摘人手不够,错过交易机会,损失近万元。近几年他连销售都雇“钟点工”,不仅省力,种植规模也扩大了,虽然花费了部分工钱,但收入却多了好几万元。
在屈家浜村像这样的丝绵加工厂不止30家,而做“钟点工”的妇女也有近百人。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流行起了“钟点工”以后,村里民风也好了,平时搓麻将、打牌的行为随之减少了。
据农业部门调查了解,在最近两年的春耕秋收生产中,全市有近2万名农民干起了“钟点工”,每人每年的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