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矛盾促发展,创新发展解矛盾。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县在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中,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这条主线,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在发展中走进新的矛盾,在创新中破解新的难题。”县委书记毛子荣深有感触地说:“面对新的矛盾、新的难题,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敢于碰硬,把握机遇,勇于创新,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我县广大干部群众欣喜地说,专项行动带来了和谐、快乐的新局面。
找准矛盾,选准难题,着眼发展所急需,基层所急求,群众所急盼的烦事、难事、费心事
首选难题:近年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各类非公企业迅猛发展,农民工达15万之多;但由于企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缺乏依法用工意识,导致拖欠工资、工伤纠纷、职工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尽快有效地落实与解决这些涉及民工的工资、待遇和保障等问题是重中之重。
推出政策:在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必须缴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保障金缴纳额度为工程合同价或中标价的2%,总额最低不少于1万元,最高不超过40万元。建立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资金,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绿色通道”。
解剖案例:浙江鼎立电器有限公司不断完善农民工管理制度,着重从关爱、地位、待遇等方面出发,维护民工权益。
公司总经理俞云祥坦率地说,以往民工随时来,也随时走,企业管理难。现在,为了让民工安心工作,公司专门增设民工工龄补贴,每增一年工龄,每月增加工龄工资20元,五年工龄即可每月享受工龄工资100元,时间越长,做得越好,补贴越多。每两年安排一次民工体检,还为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目前,公司民工平均月工资达1300元,高的2000元以上。公司正在建造一座4000平方米的民工宿舍,解决民工住房难题。并对民工进行每周2天时间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民工的业务水平。
目前,公司每进一个民工,就签一份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民工安心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做大了。民工们都说,这样的企业,怎么舍得离开呢!
经验提示:民工工资、待遇、权益等问题历来是个大难题。着重抓住最关键的拖欠民工工资难题,并建立保障机制和制度,至少解决了民工的最基本生存权益。我县通过采取制定保障金制度,建立农民工考勤卡办法,提升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较好地解决了劳资双方的矛盾纠纷问题,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和谐的目的。
关注最棘手的问题,走进最复杂的矛盾,敢于碰硬,县领导率先垂范,多级联动,形成合力
首选难题:“节能减排”是项硬任务、硬指标,怎么办?节能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做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工业污染防治。
推出政策:加快绿色生态建设,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建立严格的耗能行业准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的强制性门槛,严禁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解剖案例:“燕京啤酒”以创新技术推动清洁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原料上,采用玉米淀粉替代大米做啤酒原料,每年节约粮食700吨,节约成本154万元。目前,生产车间所有的蒸气冷水,所有的啤酒生产下脚料均已实现回收,变废为宝,大大降低了成本支出。今年以来,公司在去年的基础上,实行“1321”节能工程,即吨酒粮耗减少1公斤,煤耗减少3公斤,电耗减少2千瓦时,水耗减少1吨。上半年,这四大指标已分别完成粮耗减少0.94公斤,煤耗减少9.87公斤,电耗减少1.23千瓦时,水耗减少0.86吨,总计节约成本近200万元。公司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6000吨,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冲厕、绿化,实现污水二次利用。
我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专门推出鼓励政策,对今年获得清洁生产审核认定证书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节能减排成绩显著的企业将实行重奖。同时要求年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必须编写能源利用评价报告,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每年必须组织实施一个以上节能技改项目,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今年以来,全县28家重点用能企业共推出节能技改项目45项,已有22个项目技改完成投入运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进,新建溪水环境综合整治率先打响了第一炮。我县积极发动流域内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主动做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工业污染防治。组织沿溪11400多名干部群众开展“清洁新建溪、保护钱江源”活动。目前,沿线6个乡镇已清理垃圾8500多吨,新建村级垃圾池204个;有98个行政村建立了专人保洁制度,115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集中处理率达到70.1%。
经验提示:对于“节难减排”这项硬任务,就是要采用“硬措施”。我县与有关乡镇和企业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把能耗指标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并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同时进一步形成共识:做好节能降耗、环境整治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把住突破口,找准切入点,着眼长远,追求长效,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首选难题:如何提前让全县580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这是一个需要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并着力解决的大难题。
推出政策:着力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多形式、多层次扶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大力倡导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及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以大户带动小户,以农村股份合作社为依托,以基地联结、带动、协调低收入农户走进产业链,从而实现共同致富。
解剖案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是带动低收入农户致富的一条捷径。”去年,新成立的缙云县采山涧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舒洪、溶江、东渡等乡镇大力发展了荷兰豆、甜玉米、青刀豆、黄花菜、芦笋等蔬菜品种,以合作社为纽带,联结带动当地低收入农户发展高山蔬菜基地6500余亩。参与基地合作农户达3260多户,其中,低收入农户占到三分之一。在这个合作社的指导下,实施品种、栽培技术、管理、包装、销售“五统一”,按照无公害生态标准要求检查检测,今年种植的高山蔬菜全部实现出口。
缙云县采山涧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伟乔兴奋地说,在出口蔬菜中,芦笋效益特好,亩收入高的达到上万元,平均达5000元以上。舒洪镇外麻车村低收入农户舒良岳,两个女儿上大学,学费成了舒良岳的一块心病。今年他种了4亩芦笋,已获利6000多元,预计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他开心地说:“依靠合作社,发展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女儿的学费再也不用愁了。”
经验提示: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不仅需要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做到“下基层、进农户、结穷亲”;而且也需要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来带动与扶持低收入农户进入产业链,实现共同致富目标。可喜的是,目前全县已有5763名机关干部职工与5801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启动帮扶项目50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400多万元,预计年底将有60%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目标,明年底将全部实现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