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保洁难,杭州市梳理出的这“七难”,事事关民生、事事连民心。
自2002年以来连续6年深入“破七难”,直面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杭州的生动实践。
“杭州能否跨入发达城市‘门槛’,不仅要看人均生产总值是否超过10000美元,更要看群众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发达城市的生活品位和质量,是否拥有相应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
40万平方米危旧房展新颜
“老房子一住37年,现在家里终于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感觉真好。”77岁的朱明祥老人,是杭州市上城 区中山中路312号的老住户,多年来一直是5户人家共用2个蹲坑、2个淋浴龙头,排队如厕、排队洗澡,诸多不便和尴尬。今年5月,上城区的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到这里,通过拼接改造,为全楼40户人家每户“变”出一个独立卫生间,还安上了楼梯扶手、重新粉刷内外墙。朱明祥老人家里的新卫生间约3个平方米,雪白的瓷砖,崭新的抽水马桶和水池,还刚刚新添置了洗衣机。
目前杭州尚有2.8万户、近8万居民,居住在156万平方米的危旧房中,其中不少是困难家庭。杭州市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首先将关注目光投向这2.8万户居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为确保这些危旧房在5年内彻底改善,今年年内有40万平方米以上危旧房面貌得以改变。为此,市财政每年安排3.3亿元专门资金。
一位居民说,也许只有住过没有厨卫、陈旧简陋老房子的人,才理解改善危旧房的迫切之情。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开始前曾作问卷调查,对“要不要改”的问题,99%以上居民表示要改。有的老房子住户还联名写信给危旧房改善办公室,像杭州横河新村4幢的45家住户“集体要求尽快将住处纳入改造计划,使我们早日摆脱不便”。
改善工程定下的目标很实在:每户人家要有厨有卫,有条件的还要有阳台,要让危旧房在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上都明显提升,面积虽小,也要功能全、质量优。按照房屋、规划情况和居民意愿,“一幢一策”,分别通过维修、拼接、重建和项目带动等类型改善。为避免浪费和扰民,危旧房改善还与背街小巷改造、截污纳管、屋顶平改坡等工程相衔接。
危旧房改善是杭州市破解“住房难”的关键工程,也是“家门里的民心工程”。正因为办在群众家门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这项工程更要以人为本、稳妥实施,赢得群众认可。上城区采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三步曲”:改善前入户调查、公示设计方案、召开住户听证会,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小营街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40多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平均每家上门有2.5次。
集中了市区六成以上危旧房的上城区,从今年5月开工到9月初,已全面启动80处、25.2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工程项目,3609户居民受益,其中,1300多户家庭通过拼接改造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杭州六城区的年度危旧房改善计划显示,2007年全市计划改善的危旧房面积达60.3万平方米。
“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不久前,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出了“马小奇名医工作室”的牌子,附近群众花5元挂号费,就能在家门口看上名医。像这样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名医工作室,在浙江省还是头一家。
拱宸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申罗英名医工作室”、祥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毛水乔名医工作室”也陆续向患者开放。拱墅区政府部门给这些名医每人每年3万元的项目经费,所在单位也要拿出匹配经费,用于实行名医签付制和学术研究。
在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试点“社区责任医师进家庭”,让患者享受到坐在家中也能看病的便利。建家庭健康档案、个性化保健指导、居家养老慢性病保健服务等,尤其受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者、困难居民的欢迎。每个社区组建一个全科医生团队,每名社区医生的背后,还有8名专家医生组成的“支持平台”。
这些创新举措,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起病、能更方便地看上病。
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目前主要症结在“看病累、看病贵”。杭州市对症下药,勾画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确有保障”的目标。
目前杭州市区已有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乡镇街道覆盖率10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初步形成,93.6%的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针对困难群众的“看病难”,杭州建立市惠民医院,为12万余人次的低保户和困难人员减免和优惠医疗费用550多万元,今年惠民医院1534种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实现“零利率”销售。还有1.3万人次困难群众,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183家爱心门诊、1004张惠民病床得到诊治。
改善民生交出新“答卷”
去年,杭州市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的比例超过2/3。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表示,今年,杭州市仍将保证把政府新增财力的2/3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破七难”既是改善民生、关注民生的总载体,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总抓手,借此倾力打造“民本政府”。
在杭州破解“七难”、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进程中,既关注城市居民,又关注农村居民;既关注本地居民,又关注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既关注全体市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特别关注困难群众、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的明显改善,真正体现“覆盖城乡、全民共享”。
“破七难”已进入第六年,年年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为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春风行动”7年筹资1.95亿元,帮扶救助困难家庭12万多户次。为解“上学难”,先行一步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杂费,进而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为解“行路难”,城市道路综合建设整治年年有新动作,“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先后面貌一新,人均道路面积接近翻一番。
“破七难”的内涵不断深入和扩展。今年,群众普遍关心、反映集中、涉及民生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也被列入待破解的难题。杭州市郑重承诺,一系列“破七难”的新举措将一一落实: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现市区1400多户家庭不再“零就业”;加紧新建3家市属三甲医院;实现城市清洁、绿色、清静、无视觉污染,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