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十四: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按农户收入5等分分组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比较
单位:元/人
|
低收入户 |
次低收入户 |
中等收入户 |
次高收入户 |
高收入户 |
2002年 |
1006.35 |
1310.33 |
1645.04 |
2086.61 |
3500.08 |
2006年 |
1624.73 |
2039.13 |
2567.92 |
3230.35 |
5276.75 |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五个明显变化:
一是恩格尔系数下降。200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2年下降1.9%、3.2%。
二是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
三是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支出分流。200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47.9%、1.8%。
四是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增加较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对居住的条件、环境更加关注,追求环保、舒适的家居生活。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比2002年增长了44.9%。
五是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由2002年的1468元提高到2006年的2415元,增长了64.6%。
2002―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变化(%)
|
生活 消费 |
1.食品 |
2.衣着 |
3.居住 |
4.设备用品 |
5.交通通讯 |
6.文教娱乐 |
7.医疗保健 |
8.其他 |
2002 |
100.0 |
46.2 |
5.7 |
16.4 |
4.4 |
7.0 |
11.5 |
5.7 |
3.1 |
2003 |
100.0 |
45.6 |
5.7 |
15.9 |
4.2 |
8.4 |
12.1 |
6.0 |
2.2 |
2004 |
100.0 |
47.2 |
5.5 |
14.8 |
4.1 |
8.8 |
11.3 |
6.0 |
2.2 |
2005 |
100.0 |
45.5 |
5.8 |
14.5 |
4.4 |
9.6 |
11.6 |
6.6 |
2.1 |
2006 |
100.0 |
43.0 |
5.9 |
16.6 |
4.5 |
10.2 |
10.8 |
6.8 |
2.2 |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随着消费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选择性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膳食营养改善;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购买成衣增加,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基于收入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相对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平稳,2006年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约8697元,比2002年增长了4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9元,比2002年增长了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