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在屠甸镇屠东茧站,记者碰到从红星村赶来的缪雪华,她领到中秋茧的收购款后,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今年中秋茧产量很高,但每50公斤中秋茧收购价只有660元,两张多蚕种卖了不到1000元,还没有去年的一半呢。”
今年以来,由于管理到位,气候适应,我市几季蚕茧都喜获丰收,但受到国际丝织行业和蚕茧质量的影响,鲜茧收购价一路下滑,不复去年辉煌,本打算靠蚕宝宝增加收入的蚕农,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由于去年蚕茧价格卖得高,而中秋蚕又是蚕茧饲养的大头,屠甸镇荣星村的吴玉娥今年特意多养了一张蚕种。为照顾好这3张蚕种,她还把在外做泥匠的丈夫叫回来养蚕,每天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蚕宝宝,但收购价却让她大失所望。吴玉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蚕种成本120元,3亩桑树管理所使用的药水100多元,化肥等280元,她和丈夫原本都在外打工,一个月的耗工费就有1000多元。这样养蚕的成本最起码在1500元以上,但她3张蚕种只卖了1100元。吴玉娥觉得有点“划不来”。现在丈夫又出去打工了,吴玉娥继续留家饲养早先预定的一张晚秋蚕。
中秋茧开秤当天,记者在同福也看到不少蚕农将准备出售的蚕茧又重新挑回了家。也有些蚕农得知周边地区收购价高于桐乡的价格后,不辞辛劳驱车到外地卖茧子。
国庆节这几天,洲泉镇的李星火集中了家里几个妇女在一起剥茧子,一来他们觉得卖茧子无利润,二来女儿即将结婚,需要用丝绵。“一斤茧子能剥出1.5两丝绵,按照市场价每公斤丝绵150元计算,还是划得来的,就是相对费工费时一点。”李星火说。
与以往一到茧子开秤时间,农村到处可见茧贩子不同,今年中秋茧收购时,茧贩子明显少了许多。“茧子质量不好,收来的茧子都卖不出去,贩子当然少了。”某茧站负责人说。该负责人称其所在的茧站今年共收到5000多公斤鲜茧,与去年差不多。但茧价明显偏低,去年平均茧价是每50公斤1500多元,而今年开秤时最高价也就670元。他分析这主要是蚕茧质量问题。
据了解,我市今年10.4万张中秋蚕种产量364万公斤,各地蚕茧的收购价由于茧质差异相差有一二百元,但同比下降幅度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