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桐乡县志》,一张张地图见证了桐乡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9年1平方公里的“碗大桐乡城”,到如今的60平方公里的城市——
从1949年到2007年,从满是河浜到密密麻麻的城市街道,不同时代的桐乡地图记载着城市发展的脉络,记录着桐城58年的巨大变化,而居住在这座城市不同角落的人们,都被地图中的道路、河流、城区的变化所真真切切地影响过。
王积明的1949
在《桐乡县志》上标示的清光绪年间桐乡县城地图上,城区仅1平方公里,素称“碗大桐乡城”,城内是纵横交错的河道,而“东街”是当时的主角。这条被现在称为梧桐大街的东街对王积明来说,意义非凡。1949年5月5日清晨,一支解放军部队进城解放桐乡,而当时作为机枪班班长的王积明拿着机枪雄赳赳气昂昂第一个踏进桐乡北门。
第一个进城的王积明对那时的桐乡城印象深刻:队伍经北门直街,过栏杆桥、武庙、三阳楼,转过十分狭窄的鱼行汇,一路向南巡查到了两旁店铺整齐的东街。城内的街道全是石板路,最好的路面是东街,花岗石铺得平整,而且石材一律是淡褐色的。
王积明于1956年被分配到桐乡兵役局,与家住东街的徐秀芬结婚并定居下来。1969年的国庆节,王积明亲眼看到东街拓宽,被浇筑成桐乡第一条混凝土道路。
李培基的1986
1986年,桐乡城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2.9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从当时的地图看,桐城比解放初期略微向四周拓展一些,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条名为“振兴路”的路名出现在了当年的地图上。
1986年的国庆节,李培基刚刚被调至梧桐镇小南门分校(现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公园路校区),担任教师工作。那时,桐城的废河浜已被全部填平,大街小巷慢慢改建为混凝土路面。李培基说,在随后的几年间,随着振兴路的建成,桐城开始有了高层建筑:凤鸣宾馆、梧桐大厦、燃气大厦等。同时,梧桐镇的南部迅速开发了新区,逐渐有了先锋新村、君匋艺术院、凤鸣小学等,振兴路成了东西交通要道。
吕立伟的2006
2006年10月1日,家住杨家门社区的吕立伟结婚了。结婚当天,婚车经过芳草萋萋、绿树成荫的北港河,他向新娘感叹:“这几年桐乡变得连我这个老桐乡都快不认识了。”
翻开这一年的地图,纸张比先前的两张大了,市区的面积也比过去大了许多。从市规划建设局了解到,到2006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22.83平方公里,市区“二环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和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构建完成,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雏形已经形成。
从地图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东,振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南,开发区、工业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城北,世纪花苑、碧水云天、光大城市花园等精品楼盘相继推出;市中心,复兴路改造工程、北港河综合治理工程、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等建设顺利完成,新世纪公园、市政广场、菊花广场等城市公共景观和设施建成开放,桐乡正越变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