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同样充满热情。记者 王猛 实习生 左鸣远摄
采访李健之前,记者得到的有关她的全部信息是: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植物选育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既然是“首席专家”,想必是位疲惫的、板着脸的老学究,也许还驼着背。“有事干是我的快乐!”
9月8日下午,记者被年过50的李健着实惊了一跳:身材高大,一身休闲装扮,黑色双肩包拉链上挂着两个卡通娃娃。
李健的办公室非常有意思:满墙的照片,各角落放置着毛绒玩具,还有品种齐全的零食,要不是几件办公用品,记者真以为走进了儿童房。
1995年12月,李健担任宁夏林业研究所所长。1996年主持建立宁夏第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她率领科研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具有观赏性的耐旱植物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和引种驯化,引种成功的植物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2006年,李健主持建成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宁夏国家工程中心零的突破。“我有个出色、高效的团队,并且能够为经济发展做点事情,想起这些我就很开心。”她总是在强调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效东眼里的李健,是一位闲不住的董事长,一年365天,除了春节长假休息,她一般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工作12小时,奔走于各个实验基地。李健解释说:“每天在自己的地里,看着那些小苗生长,会让我特别兴奋。对一个人来说,有事情做很幸福。”
“一个农业研究所的存在价值,更多的是将科研成果‘种’在地里”过去,宁夏林业研究所仅靠国家拨款艰难度日。2000年要转制为企业。怎么转制?方向在哪里?沈效东说:“这时候李健董事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
“一家涉农科研机构做一个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仅仅为了发科研论文,那有多少价值?然而把论文‘种’到地里,让它‘生长发芽’后会有多少价值产生?”事实证明,李健摸准了这块“石头”并顺利过河。
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干旱缺水,这成为牵绊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的最大麻烦。李健看准这一点,着手驯化节水耐旱观赏性植物。结果,节水耐旱园林观赏植物已在我国北方15个省会城市及其他40多个大中城市示范推广面积300多万亩,累计生产耐旱园林观赏植物种苗2000万株。项目还带动部分农民致富:每年吸引400多农村劳动力成为农业工人,靠培育节水耐旱植物的农民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李健“见什么抢什么,且动作快”的泼辣作风让同事很佩服。西北地区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推广速度缓慢,她率领研发团队攻关,仅用3年时间在银川5000亩腹部沙地上建成国家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繁殖各类优良品种苗木1.35亿株,推广经济林26.93万亩,生态林32.60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在社会需求中寻找项目,已成为研究所自身生存发展的动力。
2007年7月9日,“国家种苗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作为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批准建设。说起这件事,李健孩子气地感到欢快。
代表感言 我是个幸运的人,生在幸运的时代,感谢这个美好时代;感谢有一个好助手、好班子、好团队,让我在自己热爱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
个人档案 李健主持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生物技术高技术示范、“九五”、“十五”攻关等项目11项。2006年主持建成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宁夏国家工程中心零的突破,是我国林木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领衔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