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厕当家管,杨自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记者 张小燕 摄)
人物档案:杨自会,1991年到宜昌市环卫处公厕管理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党支部书记,省第八次、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宜昌市环卫处,记者见到了年届50岁的杨自会。她梳着齐耳短发,热情而干练。提起公厕管理所开设的“劳模热线”,她有着说不完的话。
2001年初,市人大代表反映“市区污水外溢,影响市民生活。”杨自会主动将之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别看我们的工作不起眼,干好了也是为政府分忧,为市民解难。”她决定借助本所全国劳模梁开全的名义开设“梁开全清掏疏通服务热线”,24小时为市民提供服务。
杨自会把自己的夷陵通号码作为热线电话公布出来,有求必应。2004年大年初一零时15分,家住北门工行宿舍六楼的万女士打来求助电话,说家里的拖把布头掉进了便池,“池子堵了,这大过年的可怎么办?”正在亲戚家团年的杨自会马上叫儿子骑车将自己送到所里,叫上值班人员带上工具赶到万女士家,及时帮她解决了难题。
去年春节前,杨自会主动联系三峡晚报开展“干干净净过大年”活动,在报上为市民防止厨房、厕所、装潢堵塞支招。
热线开通6年来,杨自会带领全所职工共受理求助电话5000多次,为群众服务达8万多人次,其中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烈属服务1000多次。
记者提出去公厕看看。“要看哪一座?”杨自会跨上电动车前头带路。在夷陵广场,记者随意挑了一座走过去,这是一座仿古式公厕,门前摆放着两大盆绿色植物,门旁的服务台里放着针钱包,门厅还配有婴儿床,绿色藤萝挂着隔断墙上,再走进去,洗手台摆着盆景,地面干干净净,不闻一丝异味。“为了把公厕管理好,让市民有个卫生的‘方便’环境,杨自会想了不少心思。”环卫处主任吴杰介绍说,她总是早上第一个到岗,沿路查看公厕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晚上最后一个离岗,把一天的工作再梳理一遍,查找遗漏及时补缺。
在公厕管理所办公室,记者惊奇地发现,公厕管理、清掏服务、管理疏通等各项工作不仅形成了管理制度,按程序和标准规范运作,还实现了微机管理,宜昌的每一座公厕在这里都有一个电子档案,维修、消毒、收费、水电费消耗成本等记录得清清楚楚。
在杨自会和全所职工的努力下,2001年宜昌公厕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2004年,公厕管理所自行设计完成了公厕电子地图,将公厕位置等数据资料在“三峡热线”上发布,同时将公厕标示在《旅游交通图》上,游人可以“按图索厕”。2005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发布全国31个大中城市公厕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宜昌城区公厕排在了最好的8城市之列。
有人不理解杨自会的执著精神,她反问道:“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谁也离不开。能为群众服务,满足群众需要,这样的工作最高贵!”
代表感言:把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环卫工作者,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体现的是社会对环卫工人的关爱,对劳动创造的尊重。它说明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只要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同样建功立业。我一定要当好代表履好职,立足岗位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