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姜瑜就火炬中法关系cnn
  • 普京出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 进口税先征后返 两巨头有
  • 沪深b股涨幅双双超过1%
  • 那些阻挠奥运火炬传递的人
  • 伊斯兰堡首次迎来奥运圣火
  • 僧人升国旗植树祈福
    僧人升国旗植树祈福
    第一肥猫体重达16公斤
    第一肥猫体重达16公
    犹太大屠杀巡回展览
    犹太大屠杀巡回展览
    番茄池里“顶牛”
    番茄池里“顶牛”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黄标泉:多帮帮群众 群众就会拥护你

           “我认准一个理:在工作中只要多想想群众,多帮帮群众,人民群众就一定拥护你,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十七大代表、中共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说。在黄标泉的心坎里,镇区就是一个放大的“家庭”,要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安康、宜居、适业。

     

     
     

           “我认准一个理:在工作中只要多想想群众,多帮帮群众,人民群众就一定拥护你,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十七大代表、中共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说。在黄标泉的心坎里,镇区就是一个放大的“家庭”,要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安康、宜居、适业。这是黄标泉与农民兄弟交流种植技术(7月17日摄)。新华社发

     

           53岁的黄标泉,是土生土长的小榄人,从公社大队的生产队长到镇区的领导,他经历了小榄的“嬗变”过程:从一个完全的农业镇到现在的工业强镇。2006年,在小榄这个户籍人口15.6万人、镇域面积仅7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地方生产总值118亿元、税收20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73亿元的奇迹。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绩,黄标泉并没有盲目乐观:“小榄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港澳的经济辐射,过去的20多年,小榄人可以靠着‘胆大心细’在‘短缺经济’中脱颖而出。但今天,没有智慧,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不行呀。”

     

           首先要让全镇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营造一个安居、和谐的社会环境。2004年,小榄镇党委政府郑重提出了全面推进“三个一”工程: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让每一个适龄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到2006年,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一个“居者有其屋”“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和谐社会雏形在小榄初显规模。

     

           对于小榄镇升平小学校长麦嫦红来说,她更愿意称黄标泉为“教育书记”:“我们学校由十年前一个仅有90名学生,5名教职工的小区配套小学,发展到今天拥有1400多名学生,70名教职工的现代化特色学校,可以说是小榄教育变化的一个缩影,这都离不开小榄的教育理念和投入。”2005年小榄镇全面普及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教育,2006年本镇户籍初中毕业生的高中(包括中专)入学率超过99.5%。今年小榄又大力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目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1%,2007年高中升入大学率达到了64.7%。

     

           2006年,小榄镇动员17岁至40岁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户籍居民4100多人,重回课堂,攻读成人中专或成人高中;小榄全镇参加培训的干部、党员和工人每年就有1万多人次;2007年,企业外来员工参加镇工会组织的素质培训课124次,超过3万人次接受培训。

     

           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黄标泉获得的荣誉不少,但谈到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黄标泉表现出岭南水乡人民特有的憨厚:“我觉得我更像一个镇区的打工仔、服务员,只要按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就一定会拥护你。”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陈晓建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