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22年来先后为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作党的创新理论辅导报告1000多场次。不管听课的人有多少,不管讲课的对象是谁,不管授课条件的好与差,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去讲课。新华社发(钟魁润摄)
44岁的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员,是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大2200多名代表中的一员。他的名字在2007年中国大陆的媒体上高频率地出现。
据悉,在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7月联合发布的“2007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国内政治部分中,“方永刚”紧随“物权法”之后成为第二大流行的词汇。
而在互联网上,以“方永刚”为主题词检索能够找到187000多条记录,除了广泛转载纸质媒体对这位政治理论教师的报道之外,还有很多网友自发的评论,表达对方永刚事迹的敬佩和感动。
人们大多认为政治理论是严肃和抽象的,但从媒体的报道上看,方永刚却通过自己的讲解,让“中国化的马克思”走进了许多寻常人的家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学校讲台上仍然鲜活。
听过方永刚讲课的一些人说,这位老师对理论有着执着的钻研精神,他还善于把理论的精髓融入到平实的语言中,总是深入浅出地讲给大家听,而不是照本宣科灌输“大道理”。
一次,方永刚在辽宁本溪市讲课时,有人问了一个“尖端”问题:社会主义要消除两极分化,为什么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这么大?
方永刚略一思忖,打了个比方:“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需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像火车头一样带跑。我们的火车过长,到现在,最后一节车厢可能刚刚出站,但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重要的是,我们的铁轨已经铺好了!”
接着,他又用自己在南方乡村的见闻,鼓励听讲的农民走出去开眼界,鼓励他们发展经济作物。
方永刚是这样给学生讲解“和谐社会”的:“‘和’——左边是‘禾’,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意思是人人都能讲话。和谐社会,就是生活丰衣足食,政治高度民主。”
方永刚的同事认为,他能受到欢迎、受到尊敬,是因为他善于思考、善于走到基层中去调研,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
方永刚曾经和他的同事接手了一个关于当代海军青年官兵思想状况的课题。两位反感“剪刀加糨糊”的人进行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走到基层官兵中和他们谈心。
带着5000份精心设计的问卷,他们走遍了全海军各个兵种,走一路、讲一路、谈一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来自普通人的声音,使方永刚和他的同事顺利写出了近4万字的、有扎实内容的调研报告。
2007年9月中旬,正与癌症作着斗争的方永刚在病床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自己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学生和群众的欢迎,是因为理论本身的魅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为造福人民群众的,所以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进程给了我事业的舞台。”
实际上,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这个党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中共加大了理论创新的力度,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方永刚说,恩格斯有个著名的论断: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当前,要解决好我们国家前进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好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方永刚说。
他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党的理论工作者都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着自己的努力,自己只是这只队伍中的普通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