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穿过绿树掩映的水泥路,来到游人如织的大海边。村里街头往日堆积如山的杂草不见了,也没有随地乱扔的垃圾。这是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包宅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以来出现的新气象。 2002年以来,徐闻已创建了768个生态文明村,占自然村总数609%。9月初,记者在徐闻县采访了7个乡镇。随行的当地司机说:“要是在以前,这个季节,车是进不到村上的。道路雨天泥泞埋轮,晴天尘土漫天。”现在,一条条水泥路通往一个个村庄,路上不时遇到开往田间地头、收购农民香蕉的大卡车,公交车也开到了村口。 徐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中国菠萝产业龙头县”、“中国冬季蔬菜产业龙头县”、“中国香蕉第一县”等美称。然而,每到瓜果收获的季节,往往也是多雨的时期,道路到处是泥坑,农民们眼看着瓜果烂在田里,就是运不出去。修路成了乡亲们的心头事。为此,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以“四通五改六进村”(即通路、通邮、通电、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党的政策进村、先进文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优良道德进村、卫生习惯进村、法制教育进村)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徐闻县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在创建活动中坚持政府引导而不强求,部门帮建而不包办,社会支持而不旁观,让农民在创建活动中唱主角、挑大梁。整个创建工作都让农民集体讨论,接受让群众监督。广大村民真正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村是造福自己、惠及子孙的事,树立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创建为人人,人人为创建”的观念。为了节省成本,很多村庄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从村庄规划到材料准备、从房屋拆迁到村场建设、从环境整治到村庄绿化等,大部分都由村民自己动手完成。 目前,徐闻县已有60%以上的村庄基本实现道路硬化、户厕无害化、庭院绿化、村容美化,大部分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公园、绿地、广场的修建,使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