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嘉兴城乡居民人人可享养老
  • 顺义:加强对非公企业劳动
  • 润州:全新的“机关文化”
  • 居巢:"三大工程" 引领
  • 盐城:做优城市对接长三角
  • 黔西:加大农村药品"两网
  • 杭州市民逛新景避游客
    杭州市民逛新景避游客
    南京举行吃蟹大赛
    南京举行吃蟹大赛
    游玩莫忘安全
    游玩莫忘安全
    1.8万人同打太极拳
    1.8万人同打太极拳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嘉善:西塘“文脉”未断的千年古镇

        小桥流水、帮岸水阁、石板小街、斑驳老墙。记者走进江南古镇西塘,看到的不仅是大规模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更惊喜于这里未断的文脉。在这古老的明清建筑中,至今还居住2600多户居民,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位于江浙沪三地交界处现属浙江嘉善县所辖的西塘镇,从春秋时伍子胥在这里兴修水利算起,一直是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明清时这里文化兴盛一时,共出现过19位进士、31位举人。现代诗人柳亚子也喜欢常来这里吟诗聚友并在这里发展了17名南社社员。古镇历经千年沧桑,至今还保留着25万多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群,细数西塘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其中最长的沿河廊棚有600多米,且风貌古旧,为水乡古镇所少见。

      风貌和文脉是一个古镇的灵魂,有些地方看似保护的很好,但文脉气息已经断了,整个古镇人去楼空,青石板小街上,怎么也嗅不到一丝家居油烟的气味,砖木老屋里,怎么也闻不出几缕经年累月的陈腐的气息。记者最近踏访西塘,看到这里的保护方式是坚持让居民生活依旧在古镇区内,保护区内可见炊烟,可闻鸡鸣,可以与生活在景中的居民交流互动,可以捕捉到飘逸在古镇内的江南风情和文化风韵,感受到活着的江南古镇真实的状态。

      随同游览的嘉善县西塘镇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小董对记者说,古建筑的保护仅仅是保护了一个“形”,而“文脉”的保护才是古镇保护的“神”。而这神韵的体现,需要有人的活动,为了让这里的居民安心生活在这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近年来,西塘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以及国内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开展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古镇老宅内电力、电信、和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并增设污水管道,为街区居民享用现代卫生设施提供便利条件。为了防止旅游开发导致商业性的破坏,西塘镇吸取有的江南古镇几乎家家开店做生意的教训,严禁古镇区内建筑破墙开店的商业性活动,保持古镇淳朴的原真性。

      据了解,西塘镇不迁居民和严格限制过滥商业活动的保护模式,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以及国内专家的赞扬和充分肯定。西塘,堪称“活着的千年古镇”。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陈涌庭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