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阿姨并不是什么文学大师,也不是娱乐主持人,只是她居住在这栋30多年老楼里的经历,让她把嫁妆、互联网和卫生间这三样东西联系了起来,这缘于上城区的危旧房改善给她带来的体验。
鲍阿姨今年60岁,住在马市街17号。“我是这里的‘年轻人’,我们楼里住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是看着我嫁到这里来的。”鲍阿姨说她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住在这里,当年她一家10口人,就挤在这样一个不大的二室一厅里。“那时候一个楼层8户人家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浴室,我们家人多,所以只能用马桶、脚盆来应急。”鲍阿姨笑着对我说,马桶和脚盆还都是她当年陪嫁过来的。
“现在这些东西可以扔了吧?都有独立卫生间了。”
“还没扔呢,都还有用处呢。”鲍阿姨的回答有点令人意外。“现在那个大脚盆用来浸修厕所的瓷砖了,如今要买这样一个大木盆还买不到呢。”听了鲍阿姨的回答,记者很感慨。当初10口之家的必备用品,现在为这个家修建厕所做着最后的贡献了。记者不禁问起鲍阿姨家里人的情况。
“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我就和他网上联系,听说家里要建厕所了,他也要帮我出谋划策。我们就通过视频,要么数码照片讨论厕所该怎么装修比较好。”鲍阿姨第二次让记者吃惊,60岁的年纪用互联网已经是很难得了,更有趣的是鲍阿姨用视频录像或者数码相机照片和儿子交流。
“我们是现场直播,要怎么铺瓷砖,怎么埋电线,他都是视频指挥。”鲍阿姨看记者不可思议的样子笑着说:“说实在的,我们现在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家里也有电脑,还学会了上网,这都是生活品质的提高,但是我家却没有厕所,你说是不是很奇怪啊?现在好了,这下我是真正开始享受品质生活了啊。”鲍阿姨笑得捂着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鲍阿姨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政府为我们造厕所,还不要一分钱,我们自己总不能拖后腿吧。”鲍阿姨说着就去楼道里贴出了告示,“明天要接水管,各位住户请注意配合。”
记者从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办公室获悉,鲍阿姨居住的马市街17号,在国庆肯定可以用上新厕所,前几天该处的改善工程就已经通过了验收。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处的危旧房改善进行了卫生间拼接,每家住户都增加了两平方米的面积,现在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改善施工时,还对住户的厨房进行了整理,层面进行了翻修,楼道作了粉刷,居民对此表示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