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描述今年三个季度柳城经济的变化特点,无疑当属“工业立县”。
这一年,发生在柳城大地上的种种变化,正是“工业立县”式发展之路的最新注解。在柳城,一度是 “短腿”的地产业,开始迅速崛起;“49283”目标给“低小散”产业下了猛药,“工业制造”正在塑造之中;高新技术产业的红火已成为拉动柳城园区经济强劲增长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7447万元,增长22.9%,工业增加值72218万元,增长达33.26%,财政总收入17991万元,增长18.85%。
显而易见,在“工业立县”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有人形象地作了个比喻:如果把“工业立县”比作一场比赛的话,那么政府不应是“运动员”,也不该是“裁判员”,而是“场地维护员”。
培育工业“土壤”,“不倒翁”老当益壮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为了使凤糖集团、鹏鑫源茧公司、日田药业等企业成为永远的“长青树”、“不倒翁”, 政府相继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种植面积等方面为老企业给足优惠,做足文章,制定出知识创新的“游戏规则”,逐渐形成了适宜“不倒翁”的“气候”和“土壤”。
广西重点龙头企业的日田集团依托药业为核心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多元经营,仅用两年时间就形成了丝业、餐饮、建材等四大板块,总资产过亿的企业。日田老总张日田认为,有了创业场地,政府维护得好,让我们尽情地打,通过多元化发展营造多个利润增长点,企业当然能‘身体健康’地迅速提高水平。
“8年前,我白手起家创立鹏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现在是广西重点龙头企业,产出的生丝质量已达5A,年产吨绢纺线已准备投产……”当鹏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老总罗子安自信的介绍说公司情况时,丝毫看不出其已年届六旬,倒像一位冲锋陷阵的斗士。斗士的“武器”是政府专门为其申请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科技项目提供支持,构筑并完善了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的高科技融资支持体系,所以该县的制糖业和丝业是“月月发新芽”,截至8月底制糖产值达48829万元,增长46.75%,产丝544吨,增长16.4%。
“珍珠”遇“慧眼”,“新面孔”势头强劲
除了“老面孔”外,在工业增加值中我们还看到另一支“新锐”,那就是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企业产量达7741万元,增长13.34%。这些在园区绿茵场上奔驰的企业“新锐”来柳不到两年时间就创造出如此精彩的成绩,原因何在?
柳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柳州中皓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的高级植物油生产线项目、广西柳州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新建果蔬加工厂项目等7个城建和工业项目,因为能够迅速提升园区技术与产业发展,一时成为许多县区的抢夺对象,都频频抛出“橄榄枝”。
工业企业的“香饽饽”,最终会花落谁家?
谜底终于在2月1日揭开。这天,7个城建和工业项目,没有任何悬念地在柳城六塘、沙埔两大工业园区及县城正式“安营扎寨”。一时间,礼炮齐鸣。“别的地方条件确实诱人,但我们最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发展环境,如政策和服务的高效率,创业与区位环境的优越性。”柳城国际大酒店董事长胡总一语破天机。原来,他“相中”的,就是柳城政府营造的软环境。
与“不倒翁”的闯劲相比,“新锐”企业家更富有竞争意识,更多了点现代元素。在柳城县明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了数万平方米的厂房内精密的国外生产设备、技艺娴熟的现代技工……工厂负责人称这些“都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公司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都朝现代企业靠拢。”
同样,“孵化”的加剧激活了“一池春水”,有“柳城四小龙”之称的川东化工、石门山丝绸、明兴纸业、忠科配件四家企业也暗地相互较劲,产量和销量节节攀升,成为工业经济腾飞的“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