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梧桐街道永宁社区的王朵金阿姨有一个特殊习惯,就是每天都要记一笔家庭收支账,将每天的收入和支出一笔笔记录下来。这个习惯是她参加工作后养成的,不知不觉间,已记了近30年,至今记录的账本有近40本。国庆前夕,记者采访了王朵金,和她一起打开那些陈旧的账本,回顾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普通职工家庭的发展变化。
收入:年年看涨
王朵金是供销系统的退休职工,在她记的密密麻麻的账本上,记者特意挑出几个很有意义的数字,来反映她近30年来的收入增长情况:“1979年(参加工作第一年),月工资28元;1997年(退休第一年),月退休金422.50元;2007年,月退休金940.30元。”“1986 年,个人全年总收入1630.14元;1996年,个人全年总收入12272.38元;2006年,个人全年总收入26318.57 元。”从这几组数字中,体现了我市一名普通城镇职工收入方面的巨大变化。
而最让王朵金高兴的是,政府对退休职工的关心和照顾。从她记录的账本上可以看出,自1997 年退休至今,她的退休金总共增加了8次,可谓是年年看涨。现在,她每个月的退休金有近千元,闲不住的她又在市区一单位找了份临时工,收入也还可以。
支出: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在王朵金的家庭账本上,记录的主要内容是饮食消费、生活用品、人情消费等,大到购房、购家电,小到购买柴米油盐,事无巨细都一一记录下来。记者归纳了一下,在饮食消费上,上世纪80年代,王朵金家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还是豆制品以及各类蔬菜,就连过春节,也只是花1 元钱买上一篮肉骨头。而现在,鸡鸭鱼虾已是她家餐桌上的寻常物了,还有购买牛奶、水果等记录,在账本上也是经常能看到。“20多年前我刚记账的时候可不敢买这些东西,每个月发了工资先把柴米油盐买了,钱也就所剩无几了。现在,讲究合理搭配营养,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要吃得科学。”王朵金笑着说。现在,她还经常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图书,她说精神食粮同样重要。
1983年,王朵金家花405元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也是当时家里惟一的一台电器。而如今再看她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一样都不缺。王朵金说:“当时花405元买台电视机已觉得不容易了,而现在看看家里的电器,哪一样不要几千元。”记者从家庭账本上看到:“冰箱,2600元;洗衣机,2200元;空调,3400元;彩电,2100元。”1998年,很多家庭都装上了电话,王朵金家也花了2000元装了部电话,当时觉得联系已经很方便了,但随着社会发展,很快,她在2001年又用上了手机,花了1400元。
日子:越过越舒心
对于目前的生活,王朵金很知足。她说:“我们老两口虽然收入并不高,但这些年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从黑白电视机到大彩电,从租房子住到自己买房子,从解决温饱到讲究生活质量,这变化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记了那么多年的家庭收支账,她感觉还是很有意义的。
通过王朵金那一本本家庭账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普通城镇居民家庭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在收入方面、生活质量方面的发展轨迹。普通居民王朵金家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我们相信,这样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