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石狮:150余家企业聘请
  • 义乌:新人有了免费“保健
  • 恭城:现代远程教育“批发
  • 金城江:“互动”棋走三步
  • 德保:从贫困县到双“十佳
  • 安吉:特色农产品贴上“生
  • 武汉“童生”身着汉服拜孔子
    武汉“童生”身着汉服
    厦门搭建巨型月光环
    厦门搭建巨型月光环
    700余名游客共享一个月饼
    700余名游客共享一
    “一亿·泡女郎”遭泼脏
    “一亿·泡女郎”遭泼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灵山:非公经济阔步走上康庄大道

      近年来,灵山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与支持作用,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部门工作报告、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等方式,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拉开了该县非公经济新一轮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累计发展非公企业389家,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37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92.5%,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为非公经济“把脉开方”(提建议意见),政府照单“下药”,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

      “处方”之一:“加大对非公经济扶持力度,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下药”:非公经济摆在发展首位+深化企业改革

      2004年4月份,该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之后,在审议意见中提出了“加大对非公经济扶持力度,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这条建议。几年来,围绕这一建议,该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富民强县战略,奋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最具活力的增长因素。至今年上半年,该县累计发展非公企业389家,注册资金33558万元,从业人数8050人,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37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92.5%,;个体户20844户,注册资金40363万元,从业人数62777人,民营经济占全县GDP的92.74%。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该县县域经济的发展。1—8月,该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0.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65.71万美元,引进项目到位资金3.8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637人。

      针对非公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准入较难、融资渠道狭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该县进一步深化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围绕“债务随资划转、人员随资产走”的思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几年来,该县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共盘活2亿多元国有闲置资产,使90%以上的企业恢复生产,安排就业人数6000多人。

      “处方”之二:“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工业园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政府“下药”:出台招商引资新政策+打造非公经济发展平台

      在开展招商引资和工业化建设视察活动中,该县人大常委会针对招商引资办企业进展不平衡、工业企业总量少且规模小等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此,该县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拓宽非公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出台和完善了《灵山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灵山县引荐项目资金办企业奖励试行办法》,对具有明确投资意向的外来投资者(包括外商)引荐到灵山县投资办项目、办企业,并对其投资行为直接履行联系、介绍、咨询等职责的,或直接为该县引荐各种资金供兴办实业项目使用的中介人进行奖励。二是营造环境,为企业入驻灵山常开“绿灯”。通过营造严明有序的法制环境,守法、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形成了“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良好风尚和支持企业家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工业园区,为企业落户创造发展平台。该县通过以市场动作的模式,打造了十里工业基地,并出台“零干扰、零收费、零距离服务”政策,成功引进非公有制企业32家,总投资超5亿元,可安排就业人数5000多人,龙武、陆屋工业园区也正在规划中。工业园区的建立,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区域优势产业向基地聚集。几年来,该县共引进东部产业转移项目145个,投资总额达6.5亿元。今年1—7月,新引进项目44个,合同投资总额9.39亿元,同比增长102.4%;引进到位资金4.45亿元,增长61.8%。

      “处方”之三:延长企业产业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府“下药”:扶大做强+建立原料基地

      为使非公有制企业留得住、发展快,最近,该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委“2188”工作思路,再次组织视察调研组,对非公经济发展进行视察调研。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存在规模小、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在发展非公经济上,要延长企业产业链,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非公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逐步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这个建议在县、镇两级政府中迅速得到重视,在群众中也反映强烈。新圩镇借龙头企业桂合丝业有限公司落户该镇之机大力发展蚕桑业,现在已新发展蚕桑200多亩;檀圩镇宇峰保健食品厂的凉粉草原产地申请手续也在完善之中,目前,该厂已建立凉粉草基地10000多亩,年内可望创税超100万元。
    来源: 钦州日报 作者: 梁德盛 李肖玲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