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慈溪:世界500强霍尼韦
  • 奉化:460户芋农凭“田
  • 武义:启动农村中小学“书
  • 泗洪:大项目“旗舰”引领
  • 大足:量化考核社情民意办
  • 德清:果基鱼塘基地提升观
  • 千人分享最大奥运月饼
    千人分享最大奥运月饼
    彩色公交车道
    彩色公交车道
    国内外罕见溶洞
    国内外罕见溶洞
    英国捕获超大龙虾
    英国捕获超大龙虾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浦北:十七项工程“领跑”新农村建设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清洁的自来水!”扭开水龙头,一股清甜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浦北县泉水镇农民一脸欢欣地对记者说。眼下,浦北各乡镇正进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兴建了一批水利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卫生、方便的饮用水,还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农村饮水工程”只是浦北蓬勃开展的新农村建设17项工程之一。今年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农村群众极为关注的水利、社保、生产、教育、交通等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实施了“农村水利工程”、“新农合工程”“农业产业规模化工程”、“新农民培训工程”、“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等17项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民生连着民心。该县一开始就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卫生、社保、交通等工程入手,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17项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农民从“喝干净水,享新农合,领低保金”这些看得见的实惠和变化中逐步认同和接受新农村建设,使一系列工程顺利地“走进”千家万户。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期困扰着农民。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将“新农合工程”纳入17项工程之一。县卫生部门与各乡镇联动,抽调机关干部2.26万人次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参加新农合组织,同时,做好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县参加新农合农民53.3万多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1.08%;至6月,全县已补偿8.34万多人次,合计金额1155.3万元。该县还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把全县7960户农村特困户3.2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8555户8782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全部由县财政支付。

      该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规模化工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种植蚕桑7856亩。按照“建基地、上规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五大优势品种规模养殖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20.97万头,家禽出栏527.41万羽,肉类总产量2.84万吨,水产养殖面积4.14万亩,淡水产品产量1.4万吨,畜牧渔产值达到6.3亿元。同时,加快绿色生态基地建设,扩大香蕉、龙眼、柑橘、茶叶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推广种植速生桉丰产林4.7万亩……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47元,同比增长12.01%。

      一系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工程,使农民收入增加、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生活更加美好、更有保障。县委书记罗贤新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壮大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让农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 卢建宁 黄镜天 韦立岩 吴丽梅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