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诸暨:海亮三次入选中国企
  • 民乐:乡镇职能转变 从"
  • 陵县:带槌青玉米整棵卖
  • 义乌:小商品出口实行简化
  • 顺义:矛盾化解在基层
  • 宁津:乡镇公车维修纳入政
  • 大学生尝试“猪彩绘”
    大学生尝试“猪彩绘”
    丹阳发现汉代冥币
    丹阳发现汉代冥币
    少年军校示范阅兵
    少年军校示范阅兵
    “活化石”马蹄蟹
    “活化石”马蹄蟹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威远: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节能减排

      日前,记者来到了威远县。“在威远谈节能减排,绕不开这三家企业————威玻、建业和川威。”明白了记者的来意,威远县委书记潘国华建议采访组先到这三家大企业去看一看。

      三家企业是威远工业的顶梁柱,全都属于资源消耗型企业:川威集团每年消耗原煤11万吨,洗煤139万吨;建业集团每年消耗原煤11万吨,洗煤31万吨;威玻集团每年消耗天然气8451万立方米。这三家耗能大企业的节能减排之路成为威远工业发展最大的看点。

      在威玻集团最北面,有一个单独的车间,一个巨大的烟气筒热浪逼人,一靠近就出一身汗。

      威玻集团的副总经理鲁明早就汗流浃背,却很有耐心地介绍这里的每个环节:这是厂里生产玻璃球产生的余热,在这里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管道传输综合利用。

      鲁明所说的“利用”表现在拉丝车间,这里几百平方米的地方被分成了100多个操作位,每一个操作位前面都有一个工人,经过上千摄氏度高温熔化,发红的玻璃水变成了上千万条细细的玻璃丝。

      车间里的温度不是很高,员工都还穿着工作服。员工张富明指着天花板上的冷气管道说,今年6月,厂里进行了节能改造,利用余热发电带动了大功率的空调,改造之前,车间里的温度有五六十摄氏度,工人工作的时候只能穿短裤背心。

      余热的作用还不止发电,玻璃产品最后的烘干工序也是靠它完成。仅这一项改造,威玻集团每吨产品的耗气量就从800立方米降到500立方米。

      鲁明拿出一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威玻集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节能17680吨标准煤的目标,其中2007年节能3536吨标准煤。在被问能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鲁明回答得很干脆:“不但能,还能超额完成任务!”

      建业集团是四川省第一批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副总经理吴胜半开玩笑地说:建业集团出厂的废料都能赚钱!

      一个分厂的废料就是下一个分厂的原料,实现了各工序之间、各分厂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循环。

      大循环经济带给了建业集团巨大的成本优势,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集团近两年发展迅速,到2005年总产值达到5.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4亿元,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利税达到8000万元。

      川威集团是四川省14家“百亿企业”之一。去年,“碳排放指标”卖到国外让这家企业名气大增。2006年6月,根据川威集团与荷兰国际能源系统集团签署的《二氧化碳减排量销售协议》,川威集团投资2亿元、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的节能技改项目———“24MW高炉煤气发电”减少的约14.7万吨/年的废气排放量,将按7.5美元/吨市价出售给荷兰企业,交易期6年,每年可获900多万元收入。这是四川第一个受益于节能改造项目、出售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企业。

      爬上热轧板厂工业废水处理站,眼前出现了大大小小10多个蓄水池和20多套水处理装置,这是川威集团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之一,工业废水通过闭路管道收集到浊水池,经过物理、化学处理,再次回到净水池被循环利用,成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工业废水全面实现了闭路循环。川威集团生产运行部的杨俊良告诉记者,目前川威集团水循环利用率已达到98%以上,吨钢新水耗量不足4立方米。

      通过“以废治废,化害为利”,川威集团治理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同时也尝到了“甜头”:每年仅固废循环利用能产生效益3000多万元,废气循环利用能产生效益1.8亿元,年累计创造效益近3亿元。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但不承接污染的转移!”潘国华说,“威远县的大企业生产技术可以不是最先进的,但节能减排技术必须是最先进的!”

      潘国华认为,威远资源先天不足,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以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型项目,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走一条资源消耗低、能源消耗低、污染低、增速快、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条路子的效果很明显,2004年—2006年,威远县治理工业污染源51个,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85亿元,新增和完善水污染治理设施46台,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60万吨;新增废气污染治理设施28台,年新增废气处理能力278亿立方米。通过治理,大幅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4%;化学需氧量较治理前削减5676吨,削减59.6%;氮氨较治理前削减332.17吨,削减71%。局部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朱磊 夏先清 刘亮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